北京师范大学,生日快乐!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北京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网
  • 发表时间
    • 2021-09-08

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由此起步。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

通常,人们都叫她

“北京师范大学”

或简称“北师大”

 

但总有那么些人

在看到她的校徽上的英文时

会陷入沉思与纠结:

BeijingNormalUniversity

咦~这学校

到底是叫“北京正常大学”

还是叫“北京一般大学”呢?

喂!拜托!清醒一点!

名为“Normal”的北师大

真的,不一般!

 

非同一般

北师大的位置,不一般

 

初来北师大

难免被周围的地名吓到

“北太平庄”“铁狮子坟”

“小西天”“索家坟”

……

但待久了就知道

在这里的生活

有多“香”

西直门商圈的便利

后海酒吧的文艺

南锣鼓巷各种小吃和小玩意儿

还有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海棠花

......

这都是北师大的学子们

出门就能获得的快乐

 

北师大的饭,不一般

 

只要入了北师大的门

走得再远也会想念北师大的饭

毕竟,“北京吃饭大学”的名号

可不是白叫的

从“新乐群”到教工餐厅

从学五、学六食堂到西北风味餐厅

北师大的味道

是环校园、一整天

不间断的陪伴

要问北师大的食堂有多少个?

北师大人会告诉你

在这个男女生比例常年维持3:7的校园里

食堂怕是比男生宿舍楼都多

 

北师大的内涵,不一般

 

北师大图书馆

“聚合旧师大、旧女师大、旧辅大所藏”

古籍逾40万册

其中130种古籍入选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文博馆收藏文物一万三千余件

殷墟甲骨、商周铭彝、唐人写卷……

庋藏着师大人对历史的敬重与热忱

 

标本馆现藏标本三十余万件

这里标本制作的历史

可追溯到1908年京师大学堂博物实习科

 

北师大的“校宠”,不一般

 

一般学校的“校宠”都是

“萌萌哒”猫猫狗狗之类的

但北师大,可不是一般的学校

 

一到冬天

校园的上空

就会盘旋大片大片的乌鸦

北师大也因此获得了

“东方的霍格沃茨”的称号

北师大人都知道

在冬日的“天使(屎)路”上

即便是“真正的勇士”也要打伞

在“勤(禽)奋(粪)”的旅途中

中个“头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不过师大人对“霍格沃茨”的称号

并不是太在意

毕竟那所学校毕业的法师

也就是骑着扫把在天上飞一飞

而北师大培育出来的教师

需要掌握“塑造人类灵魂”的“魔法”


京师风范


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

1902年创办的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由此起步

1923年学校更名为

北京师范大学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门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门

1931年、1952年

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

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在新中国成立前

风雨如晦的岁月里

师大人始终坚持

“为标准”“做北斗”的办学追求

率先制定大学章程、派出留学生

率先创办平民学校和平民教育社

率先通过考试招收研究生

......

力求通过教育教学

“弘我教化,昌我民智”

《平民教育》刊物

时局动荡之际

师大人奋进的脚步

更远远不止于教学的启蒙

 

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

北师大人的奔走与抗争

到“三·一八”惨案中

对抗强权的碧血丹心

再到“一二·九”运动中

发起成立民族解放先锋队

......

北师大人

心系民族命运的意识从未止息

“红色师范”

就是北师大的底色与基因


接力前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

北师大迎来了更为全面的发展

北师大人

皓首穷经,沉潜学问

 

历时16载,编纂《全元文》

全书60册共计1820卷

 

历时20载,编纂《中国通史》

被誉为“20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

 

两代学人八年磨一剑

主编六卷本《中国民俗史》

 

整理出版大型古籍成果

《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

全书23册共计3500万字

......

在科技创新上

北师大人勇攀高峰

 

天文系团队关于快速射电暴的研究成果

同时入选《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

“2020年度十大科学发现”

在重大灾难面前

北师大人挺身而出

 

疫情期间

推出全国教育战线

首个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平台

为全国民众、一线医护人员

及海外留学生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语种发布

《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

及学习指南

为全球疫情期间的教育教学组织

提供中国方案

深度服务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

北师大人

聚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

实施从招生、培养、输送

到职后支持、教育质量监测诊断、奖励和公益行动的

全流程、闭环式、系统性的改革举措

打出一套“强师工程”的组合拳

北京校区海淀校园

北京校区辅仁校园

北京校区昌平校园

珠海校区

现如今的北师大

拥有北京校区、珠海校区两个校区

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

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弦歌不辍

 

巍巍师大,人才辈出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从左至右依次为李大钊、鲁迅、梁启超

北师大为国家、为民族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老师和各类人才

也曾拥有过李大钊、鲁迅、梁启超

这样的一代名师

这是北师大的光荣和骄傲

 

质朴谦和、勤恳苦干

一代代北师大人在各自领域创造辉煌

用扎实的学术成果与教育成就

阐述“学为人师”的内涵

黎锦熙

国语运动的先驱黎锦熙

创编中英文对照的

《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

写下《新著国语文法》

成为我国第一部科学、系统、完整地

研究白话文语法的专著

陈垣

史学泰斗、北京师范大学老校长陈垣

参与创立和保护故宫博物院

与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

陈垣校长91年人生,74载教书

按其遗嘱

家属将珍藏四万余册图书、几百件文物

全部捐献给国家

启功

国学大师启功

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但最令他引以为傲的身份是——教师

“所学足为后辈之师

所行应为世人之范”

是他对校训的深刻阐释

也是他立身治学处世的生动实践

 

还有这些来自北师大的学界巨擘

在历史星空中熠熠生辉:

翻译《资本论》德文原著第一人侯外庐

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学的国学大师吴承仕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通史》主编白寿彝

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

中国数学教育的先驱、钱学森的老师傅仲荪

细胞生物学开拓者汪堃仁

中国新生代古地理研究开创者周廷儒

中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骕

……

 

不事张扬、不务虚名,埋头躬耕

一代又一代北师大人甘为人梯

用行动与奉献彪炳

“世人之范”

霍懋征

有“国宝”“一代师表”之称的霍懋征

坚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

杏坛设教六十载

化育桃李无数

张廷芳和次旺俊美

高原伉俪张廷芳和次旺俊美

把毕生献给西藏的教育事业

扎根雪域四十年

让格桑花开在孩子们的心里

……

古丽加汗

公费师范生古丽加汗

回到边疆投身家乡教育事业

他们代表着千千万万北师大人的初心

“治学修身,兼济天下”

百余年来

北师大人秉承“红色师范”的传统

把为国为民的担当凝结成浩然正气

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紧紧绑定在一起

甚至不惜献出生命

......

女高师学生缪伯英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

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以身许党的誓言

刘和珍

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

将青春的热血洒向中华大地

用勇毅支撑起旧中国的新天

“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

将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第一线

用行动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筑民魂

 

人间理想


对于学子们来说

北师大绝不仅仅是那

厚重又澎湃的历史

也不只是

足以闪耀星河的大师

心中的北师大

就是京师学堂前玉兰的粉白

与京师路上郁金香的盛放

是教八的爬山虎

绚丽而肆意的姿态

也是邱季端体育馆前

银杏叶落伴秋香

是白云揉碎雪景的难忘

是雪落时节日晷告诉我们

又偷偷溜走了一年的时光

北师大北京校区辅仁校园

北师大珠海校区

是辅仁校园连廊旁的

蝉鸣阵阵

是南国北师王棕树下的

溪流潺潺

当然,或许也是

晚霞中球场上那一个朝思暮想

却又不敢大声呼喊的名字

是路灯下

每次离别时

都不舍道别的身影

是相约去北国剧场

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时

怦然的心跳

......

北师大的校园虽小

但每个角落都盛满了

有关青春岁月的厚意与深情

 

四年的时光不长

却足够成为

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念想

一时一景

见证岁月绵长

也将师大人理想的起点丈量

书写历史,承载过往

 

“爱国进步、诚信质朴、

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

“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盛德励耘,上善乐育”的独特气质

……

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

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

今天

是北京师范大学

119岁的生日

我们把最炽热的爱

化为最真挚的祝福

640-3.png

愿你:

木铎长鸣,桃李成蹊!

北京师范大学

生日快乐!

出品人:刘健 徐姗娜 钱彤

监制:周红军 刘加文

策划:刘洪姚予疆

监审:商亮 陈璟春

执行策划:梁甜甜

作者:蔡梦晓 姜思宇

陈宁心张一帆 彭晨曦

岳天舒 王耀璞 滕纯木子

摄影:亓玉光 黄泽雨

杨以诺 朱昱豪

校对:赵冰 刘怡然

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

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联合出品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