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绘出文化振兴路

  • 故事人物
    • 丁金坡
    • 吕欣蓉
    • 王茂桂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山东省
    • 潍坊市
    • 诸城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组织人事报
  • 发表时间
    • 2021-09-03

短短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山东省诸城市南湖区蔡家沟村“两委”班子以“支部带头,文化引领,产业联动”为主线,蔡家沟实现了“空心村”向“网红村”的逆袭。

蓝天白云下,乡野绿意浓。走进山东省诸城市南湖区蔡家沟村,古院落、土围墙古朴别致,石板路、小池塘跃入眼帘,色彩斑斓的台阶、生动有趣的墙画,与不远处秀丽的山水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独具艺术气息的乡村画卷。

图片

蔡家沟村内一角。

4年前的蔡家沟,道路泥泞、断壁残垣,村内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当兵,只剩下老人和儿童,是典型的人口流出“空心村”。“离县城10多公里,啥优势也没有,大家靠着几亩薄田讨生活”,提到过去,村里的老人一脸唏嘘。

短短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两委”班子以“支部带头,文化引领,产业联动”为主线,蔡家沟实现了“空心村”向“网红村”的逆袭。

支部带头,萌生发展金点子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原来我们不会干、不敢干,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机会,上级又是给政策,又是下派干部手把手教,‘腰杆子’逐渐硬实了。”村党支部书记丁金坡说道。

连续几年,蔡家沟按照市委部署开展了基层组织百日提升、治理能力提升、三清一增、五清强基等专项行动,村里资金、资产、资源的底子清出来了,支部班子干事创业的劲头也得到了极大提振。

“咱们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是全省文化先进村,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到今天依然保留着原始的民居建筑、淳朴的乡土人情,这么宝贵的优势应该利用起来。”驻村第一书记吕欣蓉在支部大会上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正当支部一班人寻思怎么挖掘这一优势的时候,一位画家到这里写生,被古朴的村落深深地吸引了。了解到这一情况,党支部再三研究并结合村民的意见建议,萌生了打造一个艺术村的“大计划”。

调子定了,说干就干。党支部发动一切资源,千方百计联系对接艺术家,一次次地登门拜访,数不清的电话联系,先后招引了绘画、摄影、古琴等领域10多名艺术家来到蔡家沟驻村创作。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最大的热情,孩子上学有人帮着联系,村里党员带头流转自己的房屋给我们建工作室,我们已经成了村里的一份子。”画家张破现在长年住在蔡家沟。

图片

艺术家正在制作墙体彩绘

画笔一挥,催生思想大转变

“老师们”请进来了,怎么让群众接纳他们,成了摆在支部班子面前的一道坎。“刚开始,老百姓们都是远远地看‘稀罕’,没有人想去真正了解。”提到起步阶段,村干部们面露难色。为了扭转村民的思想,他们一户一户走访群众、一遍一遍做思想工作,发动村里的老党员带头支持。有了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村民慢慢参与了进来,跟着艺术家一起画墙画,艺术元素一点一点布满村落,一笔一笔展现在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墙面檐下。

图片

村内墙体彩绘

为更好让村民参与其中,村里建起了农民画舫,现在画舫已经有20多位学员,其中好几位已经出徒成了“农民画家”,她们的画作成了游客的“必购品”。“真是没想到,七十多岁了还成了半个艺术人,看着自己画好的画,感到很自豪,心情好了,身体也比以前硬实了。”正在画舫作画的村民王茂桂喜笑颜开地说着她的故事。

图片

画舫里认真画水彩画的村民

文化兴盛了,关键还要带动农民增收,村“两委”班子引进了文化公司,将农民画开发成艺术衍生品,生产酒瓶、抱枕、餐具等,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创特色。而今,艺术家农民化、农民艺术家化,在蔡家沟成为现实。

在“党支部+艺术家+农民”的运转模式下,蔡家沟建起了美术馆、乡村记忆馆、东坡书吧和20余处艺术家工作室,培育了剪纸、黑陶、柳编等10余类非遗传承项目,艺术改造20余条街巷,举办了10余次艺术作品展,2次“非遗赶大集”活动,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产业联动,叩开村民致富门

村子出名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创新创业,大家纷纷利用自有房屋开店设馆,卖起了窝窝头、手工水饺等农产品,非常受游客欢迎,在家门口就赚到了钱。

村子热闹起来了,如何趁热打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得更足呢?“要想走上可持续致富路,发展产业是根本之计”,支部一班人始终不忘做好产业发展这篇文章。

趁着乡亲们致富劲头正足,党支部瞅准机会,动员全村把1100亩土地全部流转,招引了万兴集团在当地建设苹果乐园,发展起田园综合体项目,吸引了近百名农民返乡就业。

“我们建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可以享受到‘保底分红+工资’的双份收入,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也达到了20多万元,”产业的兴旺彻底夯实了村民们致富的康庄大道。

图片

村民参与苹果乐园项目

依托果品园区,党支部因势利导,积极打造乡村旅游业,规划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发展集采摘、艺术、民俗、体验、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我们目前正在策划一个更长远的计划,准备成立一个传统工艺文化社团,逐步构建集美术、工艺教学、制作、销售、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市场,真正让百姓在乡村建设中得到实惠。”提及下一步发展路子,支部班子显得胸有成竹。

如今,蔡家沟文化兴了、生态美了、人才来了、产业强了,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被确定为国家3A级景区村庄、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还带动周边发展起小展村年画、李家庄子石雕等7个特色文化旅游村,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