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新疆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奥依巴格村西瓜种植棚内,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王永军和村民们一起分类瓜苗、看瓜长势、搬运装箱......一幅热闹忙碌的景象。
第一书记王永军(右一)给群众介绍郭牌西瓜的挑选标准。
“以前春耕秋收,村民都只忙活种麦子、玉米,一年到头来收入也不高,有了工作队的帮助,现在郭牌西瓜在我们村落地,把土地出租种西瓜,村民还能在瓜棚内就业,有些还自己承包大棚,‘西瓜圆,日子甜’。”党支部书记吾普尔·麦麦提每每说到这事,就笑得合不拢嘴。
说起郭牌西瓜的种植,要从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王永军到村后说起。他刚到村时,村里面大部分群众的收入都是靠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没有其他产业带动增收,看着村里的现状,村民收入不稳,生活水平一直提不上去,王永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次偶然契机,他了解到山东潍坊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郭牌西瓜种植项目准备在新和落地,正在选择项目实施地点,这让他瞬间有了想法。
有了想法那就干,虽说要干但王永军也深知不能蛮干,奥依巴格村符不符合种植条件、项目是否能带来收益,群众能否接受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等都要全面了解。
技术员(左一)介绍西瓜成长过程中的检选要求。
王永军与项目负责人取得联系,全面了解郭牌西瓜特点、特色优势、种植需求、运营销售模式等,邀请郭牌西瓜负责人到村进行讲解。在负责人耐心详细的讲解和答疑后,村民都给予了认同与支持。有了群众的支持,王永军争取项目的想法更加坚定。
党支部书记吾普尔·麦麦提说:“那天讲解结束后,王书记第二天一大早就叫我和他一起到地头,规划瓜棚的修建。”有了初步的思路,王永军又主动邀请负责人到村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郭牌西瓜负责人还详细讲解了西瓜的种植、销售、价值等,这让两位书记看到了带动村民致富的希望,在多番土质检验、实地调研后,郭牌西瓜种植项目在奥依巴格村落地。
技术员姚向东正在对瓜藤上的瓜进行筛选。
村民刘会美正在对西瓜进行人工授粉。
郭牌西瓜入驻后,工作队立即组织开展富余劳动力摸排,除去老弱病残幼外,村里面富余劳动力共有544人,其中未实现稳定就业人数118人。有了目标,王书记就马不停蹄地带着村两委成员,开始逐户进行动员,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到瓜棚建设,从刚开始瓜棚建设到完工,村里已经有30余人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瓜棚投入使用后,王永军又组织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到瓜棚就业,参与瓜苗的选育、瓜秧的吊架、西瓜的装箱等工作。现如今,建成的70个瓜棚吸纳了150余名群众就业,实现了家家有个“上班族”的小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收入,王永军积极向郭牌西瓜项目负责人争取,从山东调配了18名技术员,采取“1+1、1+N”帮带模式,让群众开始学习西瓜种植和管理技术。
“我是去年10月初到基地就业并学习种植技术的,每个月能挣4000元,非常感谢工作队,让我有了稳定的工作,家里面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村民买尔丹·吐尔军边熟练地分拣瓜苗边说。
瓜棚建成,西瓜成熟,王永军又及时跟负责人进行了对接,采用“大数据+品牌农业电商”的智慧新模式以及温室吊种的新型种植技术,全程跟踪记录西瓜生长。现在投入使用的西瓜棚,种出的西瓜一个在2-3公斤左右,亩产在2000—3000公斤左右,一年四季均产西瓜,价格随行就市:正常季节的市场价格一般在每公斤10元,反季节西瓜定位以礼品销售为主,西瓜销售还与多家大型商超有合作,也有部分销往国外,完全不愁销路。
村民吐尔军·托合提和达吾提·吾普尔在装销往内地的挂车。
从项目落地到成熟销售,总共实现了奥依巴格村130人就业,还积极吸纳邻村群众到瓜棚就业,现在郭牌西瓜种植棚已经成了附近几个村群众就业的首选,到郭牌西瓜务工的群众,每年收入较之前提高了3万元以上。如今尝到了甜头,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一书记王永军和党支部书记吾普尔·麦麦提筹划了项目的扩建,截至目前,已建成70座大棚,另有192座大棚墙体正在马不停蹄的建设中。
王永军说:“‘高端’的西瓜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民来说是个新鲜的概念,现代化种植技术受教育水平限制,可能一般群众在种植技术上也难达标,所以后续我们将重点放在返乡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身上,做好思想工作,加强种植技术培训,先将一部分年轻人培育成西瓜种植能手,帮助承包大棚增收,然后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让村民的生活过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