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天山脚下,是他们守卫着祖国边疆

  • 故事人物
    • 毛泽东
    • 王震
    • 张仲瀚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CCTV国家记忆
  • 发表时间
    • 2021-05-17

1952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再一次向驻疆十万将士发布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1949年9月

刚刚迁居中南海的毛泽东

在筹备开国大典的同时

和平解决新疆的问题也是他特别关注的焦点


十万大军 进驻新疆

毛泽东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去电报,要求抓紧向新疆进军,这比原计划提早了将近半年。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与八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土地面积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战略意义,都极其重要。‍

然而,1949年,境外敌对势力密谋策动以马步芳为首的国民党败军撤聚新疆,纠集新疆泛伊斯兰分裂势力割据顽抗、分裂祖国。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提前解放新疆。
近十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新疆展开了气势磅礴的大进军,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进疆的解放军部队获悉,国民党顽军在南疆和田阴谋策动叛乱。

刚刚抵达南疆阿克苏的第2军第15团官兵尚未休整,就接到一道命令——向和田进军。

为抢时间出奇兵,部队决定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1949年12月22日,部队奇迹一样出现在和田城时,老乡们惊呼“天兵天将到了”,闻风丧胆的叛乱分子不得不放下武器。

第15团到达和田的第三天,就完成了作战任务,开始拔营。两个营登上汽车已经出发了,一道改变了他们一生命运的紧急命令忽然传了下来:“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

为了各民族群众摆脱兵匪之患,第15团官兵奉命留守昆仑山下。

既要战斗 又要生产

部队进疆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粮食问题。

针对新疆形势,毛泽东在借鉴历代中央政权屯垦戍边、安邦治国的历史经验,以及参考南泥湾大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表示,驻疆部队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和工作队。毛泽东要求驻疆部队走自给自足的道路,不与民争利。

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发布大生产命令:驻疆部队除留一部分兵力负责国防、进军西藏、肃匪平叛、维护社会治安外,其余所有军人一律参加生产劳动。

当年共有十一万指战员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


1952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再一次向驻疆十万将士发布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这激荡人心的电文,让每一个驻疆官兵热血沸腾。

然而,为了不与民争利、把耕地沃野让给各民族群众,兵团的土地大多数在风头水尾的戈壁荒滩,土地盐碱化十分严重。

让战士们绝望的是,一亩地种了37斤种子,才收了9斤麦子。

令人绝望的自然环境反而激发了驻疆官兵背水一战的斗志。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为了让这绝望的土壤中生长出新的希望,他们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摸索。

当年,军垦战士挖了数不清的排碱渠,挖走的土方足以铸成一条从帕米尔高原延伸到东海岸的万里长城,繁重的劳动耗尽了每个兵团职工的体力。


与现在用挖掘机不同,如此浩大的工程,竟然是靠铁锹和扁担完成的!

组建兵团 屯垦天山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第6军大部,第5军大部,第22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

175000名驻疆将士脱下了军装,离开了热爱的部队,从此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成为了军垦战士。
本打算只在新疆待一年就回老家的第15团官兵最终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他们再也没有回到梦魂牵绕的故乡。

1994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四十周年前夕,屯垦夏尔德浪的十七位白发老兵,终于在暮年第一次坐上飞机,第一次走出和田、走出沙漠。


如今,新疆每三亩半耕地中,就有一亩是兵团人开垦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第二年的夏秋之交,为了鼓励驻疆官兵安心扎根边疆,和王震一起率军挺进新疆的第9军政委张仲瀚写下了一首诗:

大军十万出天山,

且守边关且屯田。

塞上风光无限好,

何须争入玉门关。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