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宿里当厨师,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钱,一年也有3万多块,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曾是贫困户的杨昌花一边炒菜一边和我们聊天,脸上始终挂着幸福而满意的笑容。
天刚亮,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牧云涧民宿就忙碌了起来,员工们忙里忙外,有的清理灶台,有的打扫庭院,有的修剪花草······为迎接新一波游客充分准备着,杨昌花便是其中一员。
“在民宿里当厨师,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钱,一年也有3万多块,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曾是贫困户的杨昌花一边炒菜一边和我们聊天,脸上始终挂着幸福而满意的笑容。
穿着苗族服饰的当地村民
雾霭徐徐如玉带,山峦巍巍似青屏。白岩村地处雷公山西南麓,地理位置特殊,曾是雷山县城通向西江千户苗寨主要的中转站,但凯雷高速建成后,游客不再停留白岩村,客流量急剧下降,不仅美景无人问津,连满山的土特产李子、杨梅、稻田鱼、黑毛猪肉,也卖不出去。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2017年,换届选举,唐文德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当选后,唐文德就暗下决心,要把白岩村的旅游搞上去,带领父老乡亲共致富。他说,“西江千户苗寨能做出名堂,白岩村为什么不能?”
贵州省雷山县白岩村的梯田沐浴在晨光下
2017年,在唐文德和村党支部的努力下,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中国三星推出的“分享村庄”项目选中白岩村,在白岩村实施“百美村宿”项目。
将苗族老式干栏吊脚楼做改建,在建筑原有风貌基础上修旧如旧留住乡愁,让每一栋有故事的老屋焕发生机,让每一间有乡愁的陈设独一无二。第一期改造2栋民宿16间客房21个床位,第二期改造和新建8栋13间客房28个床位。
贵州省雷山县白岩村美景
2019年6月第一期民宿投入运营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获得纯利润8.6万元,6位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的村民,月工资3500元。项目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帮助白岩村培养成熟且可持续的民宿产业,帮助白岩村成立雷山县白岩村梯田部落旅游专业合作社,经营取得的收益按运营协议由全村村民共享。
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一期、二期项目营业额合计77万余元。按照运营协议,合作社获得分红资金10.45万元。
有了特色民宿,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260多亩青钱柳加工成接待用茶,果蔬由合作社收购销售,杨梅做成瓶装杨梅汁······民宿投入运营后,衣食住行等产业链都被盘活了。村里的贫困户杨啟忠会做木凳,合作社帮他把凳子销往北京、韩国等地;李秀明会做木勺,推荐客人去体验;杨昌花大姐厨艺出众,聘请她当了厨师。
贵州省雷山县白岩村的民宿
“去年来过一次就喜欢上了这里,我现在是回头客了。”在白岩村李秀明木勺体验店里,手里的几把做工精细的木勺就是游客赵先生一个下午的体验成果。
民宿项目运营后,每到假期李秀明的木勺体验店都“人满为患”。他说,以前一把木勺仅卖五毛钱,现在有了旅游产业的附加价值,游客可根据自己喜好描图案、制木勺,一把木勺能卖到20块钱。
雷山县白岩村民宿里服务员正在为“五一”节的到来做准备
入住乡村旅游民宿与云雾为伴、到广场看苗家阿妹跳芦笙舞、长桌上品酸汤鱼、感受高山流水······成为了游客到白岩的必玩、必体验项目。
2014年以前,白岩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22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7%,3.9平方公里的辖区仅有422亩耕地,人均不足0.7亩。现如今,全村脱贫奔小康,乡亲们的收入越来越可观、生活越来越好。
“以前的生计只能靠外出打工,现在就地发展产业,多条腿走路更踏实。”白岩村村委会主任、党员致富能人唐文德说,“要选对产业、选好产业,让特色产业落地生金、增收富民。”
当地群众正在茶园里采茶
近年来,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国三星的帮扶下,白岩村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田园风光和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民宿和农家乐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新模式示范点,带动村民把产业做起来、口袋鼓起来、日子好起来。
如今牧云涧民宿的广场上,一场场篝火晚会不断传来阵阵笙歌和欢声笑语,“百美村宿”项目让白岩的绿水青山“香了起来”,乡村旅游“活了过来”,散发出新的活力。现在的白岩村,就像苗族蜡染上的锦鸡图案,静待腾空而起,把大自然的馈增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民宿里的篝火晚会(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