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这些武汉人,回来了!

作者|钟锐钧
  • 故事人物
    • 丰枫
    • 童亚圣
    • 王晶
    • 张焓
    • 马鑫
    • 周思辰
    • 张华
    • 冯翔
    • 褚思峰
    • 冯保会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南方都市报
  • 发表时间
    • 2021-01-27

在抗疫一周年之际,我们重回武汉,漫游江城,定格一张张生动的面孔,聆听一个个独特的故事。这些面孔凝聚着武汉人抗疫的身影,诠释出属于武汉人的勇敢,责任和希望。

千千万万张面孔背后,有千千万万个故事。

在抗疫一周年之际,我们重回武汉,漫游江城,定格一张张生动的面孔,聆听一个个独特的故事。这些面孔凝聚着武汉人抗疫的身影,诠释出属于武汉人的勇敢,责任和希望。

冯保会夫妇

新冠肺炎康复病人

冯保会、李绍华夫妇和儿子冯世满在2020年大年三十前后先后确诊新冠肺炎。当时汉口医院人很多,两个老人住院过程非常艰辛,李绍华在门诊大厅的板凳上睡了8天,直到2月5日才住进病房,当时已经神志不清醒,也无法进食,只能打营养针。疫情期间,负责救助他们的是进驻汉口医院呼吸七病区的广东医疗队的队员们,2月26日,两个老人一起治愈出院。对于李绍华能够康复出院,医疗队队员和家属都表示是一个奇迹。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87岁的老伯伯手举着吊瓶从隔壁病房来看83岁的老奶奶。

image.png

老伯伯喂食老伴。

褚思峰夫妇 

出租车司机志愿者

从2020年2月23日起,褚思峰不顾凶猛疫情和家人的担忧,冒着生命危险开始做志愿者司机,直到4月10日结束。疫情期间,他负责接送广东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们。从住在光谷的家出发,到医疗队驻地要开30多分钟,接送的都是救治重症病人的医护人员,为广东医疗队服务近50天。武汉“解封”重启后,出租车生意开始恢复到疫情前的样子,“生活也回归了,除了大家都戴着口罩,我感觉挺好的。”褚思峰说。

image.png

冯翔  

武汉音乐人、《汉阳门花园》创作者

学医出身的冯翔因为对文艺的热爱转行做了音乐治疗师,疫情期间,他创作的武汉话歌曲《汉阳门花园》被广泛传唱。这首歌写于2014年,原本是他情绪低落时用来陪伴、治愈自己的,却温暖了无数身处疫情中的武汉人。武汉抗疫期间,身为医学生的冯翔看到自己的同学们都冲在最前线,他感到沮丧无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后,冯翔开直播,做了一档名叫《民谣当晚安》的节目,用歌声陪伴那些因疫情而无法安心入睡的人们。

image.png

张华

医护家属

去年春节,武汉抗疫最紧迫的时候,身为医生的女婿冲在一线,张华则留在家里照顾97岁的母亲和怀孕的女儿。那时候女婿因为有医院开的证明,可以偶尔开车出去采购一些物资,每次去汉口西的超市都会买满一车的食物,可以吃一个月。4月6日,张华和女儿带着宠物狗“虎子”去了汉街,这是时隔3个月后的第一次上街,“那个感觉真是爽啊,都不想回家了”。如今,已经成为外婆的张华,每天都会带着“虎子”出门逛逛。

image.png

fileImg

2020年4月6日,武昌汉街,67岁的武汉市民张华带着7岁的狗狗“虎子”逛街。

周思辰  

视频博主

周思辰从“封城”第五天开始拍视频记录武汉的变化,医疗队、警察、外卖员、普通市民......都是它镜头里的主角,她希望自己的视频能够给大家带来鼓舞和温暖。周思辰觉得自己现在更爱武汉了,东湖的水好像变清了、去江滩的次数也多了、对堵车都宽容了,“以前总觉得生活在别处是很酷的事情,但现在我发现武汉真的好美啊!”

image.png

fileImg

2020年4月13日,汉口江滩,24岁的周思辰,视频博主,封城的第五天开始拍摄关于武汉的视频记录。

马鑫

武汉江岸区法院法官

马鑫是武汉江岸区法院法官,去年大年初五,单位便要求全体人员报到支援抗疫。一开始马鑫被安排到小区门口值守,2月下旬,他接到新的任务,被派往广东医疗队驻地维也纳酒店做医疗队联络员,负责沟通和物资采购,直到3月22日医疗队撤离,才回到社区。武汉复工复产后,马鑫渐渐恢复到正常的法庭工作中,整个2020年没有休过假,一直处于“战时状态”。今年春节,为了防止疫情反复,马鑫又已经被安排了值守。

image.png

张焓

小猪佩奇包主人

张焓是武汉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去年元宵节,他投入到车站街的抗疫志愿服务中,每过一天,张焓妈妈就在挂历上记上一笔,一共记了83天。因为每天都要穿防护服,兜里揣东西很不方便,女儿便主动把自己小猪佩奇的包包送给了张焓,让他能够在防护服外装手机等小物品。如今小猪佩奇包包又重新回到了女儿怀里。今年春节,张焓说:“还是响应号召,不走亲戚,但应该会比去年过得更丰盛一点。”

image.png

image.png

2020年4月5日,汉口大智路老汉口火车站外,社区志愿者背着自己女儿的小书包在社区门口执勤。

王晶 

广东商会酒家负责人

2020年是王晶来武汉的第十年,经营着一家地道的粤菜餐厅——广东商会酒家。武汉抗疫期间,由于饮食差异,广东援鄂医疗队的一些医护人员吃不惯武汉菜,王晶便把自己的餐厅变成了广东医疗队的“食堂”,在寒冷的冬天,用一道道的广东菜温暖着广东医疗队队员们的胃,也因此和医护人员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年过去,王晶依旧在努力地经营着餐厅,虽然生意还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盛况,也有人劝她放弃,但王晶说:“这么多年的心血做下来,很难放手的。”

image.png

童亚圣

抗疫志愿者 

90后童亚圣已经在武汉生活了十多年,“封城”第三天,他开始“接单”送物资。第一次送防护服去武汉第四医院的时候,发热门诊外的马路上全是人,医生拿到防护服时差点感到给他“跪下”,从那个时候开始,童亚圣决定要一直干下去,这一干就是100天。回想起当志愿者的经历,童亚圣觉得自己变坚强了。今年春节他和家人会首次留在武汉过年,这是他和姐姐共同的决定,“现在我们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了”童亚圣说。

image.png

丰枫

社区网格员

丰枫是武汉的一名社区网格员,从去年2月3日起,他开始跑到十多公里外的重症药房给居民买药。第一天为3个居民买药,第二天7个人,第三天增加到10人......就这样社区可以开药、丰枫能帮忙买药的消息就传开了。有时候丰枫会把数十个药袋子串在一起,挂在身上,大家因此叫他“药袋哥”,这也让他和社区居民变得更加亲密,有小朋友会自豪地对同学说:“药袋哥是我们社区的网格员!”丰枫觉得自己很幸运,被广泛报道为人所知,“但我更崇拜那些志愿者,他们没有义务却站了出来。”丰枫说。

image.png

image.png

2020年2月24日早上5点多,丰枫和另外两名同事来到一家药房排队等着拿号买药,因连续两天没有排到号导致当天要拿的药有近100份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