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一通“诈骗电话”,她却说“我愿意”

  • 故事人物
    • 余悦琴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1-01-18

妈妈只问了余悦琴一句话,“捐献这个东西是不是就像两块地上的韭菜?患者那边有问题了,就需要你拨给别人一点,然后你们俩又慢慢都长出了。”

2021年1月11日,余悦琴收到一束花,随花附的卡片上写着“冬日暖阳,晴空万里”。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她觉得,过去三个月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接到“诈骗电话”,她却说“我愿意”

2020年10月,在一个忙得焦头烂额的工作日下午,余悦琴接到一个电话,“您好,这里是长沙市红十字会,您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请问您现在还生活在长沙吗?”匆匆挂掉这通被她认为是“诈骗电话”的余悦琴,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前,在长沙上大学时加入中华骨髓库的记忆被这通电话渐渐唤醒。

11月,余悦琴的初配信息转到了杭州市西湖区红十字会。再次接到电话时,她坚决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我愿意。”

“捐献这个东西是不是就像两块地上的韭菜?”

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有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配型成功、捐献者强烈的意愿、亲属的支持。

为了让妈妈放心,余悦琴对家人做了一番科普,妈妈只问了余悦琴一句话,“捐献这个东西是不是就像两块地上的韭菜?患者那边有问题了,就需要你拨给别人一点,然后你们俩又慢慢都长出了。”

余悦琴被可爱的妈妈逗笑了,而她也意识到,妈妈已经同意了。

半个月增肥近10斤,5天打了14针 她说……

1998年出生的余悦琴正是如花的年纪,生活里的她爱美得很。可在得知捐献时最好要达到符合捐献的体重标准,体重96斤的她又开始“疯狂增肥”——饭量增了,还要吃夜宵,半个月里涨了近10斤。

从1月8日入院到12日上午采集,5天之内余悦琴打了14针。采集过程中,她的两只手臂扎着牙签般粗的针头,鲜红的血液从左手臂流出,通过采集器的运作,一点点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剩余的血液通过另一根软管回输到她的体内……整整7个小时,她从没喊过疼。在妈妈眼中,那个连拔牙都要哄的小女孩好像一下长大了。

1月12日下午4时,240毫升的造干混悬液从余悦琴的血液中分离出来,像一颗蓄满蓬勃生命力的种子,被护送员小心翼翼地放进保温盒,开始一次新的接力。700公里之外,一个血液病患者正在病床上满怀希望地等待新生。

余悦琴说:“2020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疫情之后,我觉得没什么比一个人健康活着更重要。茫茫人海中,我只是短暂付出就可以让一个人健康地活下去,让一个家庭回归安宁,让他们继续做父母的儿女、孩子的父母、朋友的朋友、工作的搭档,我愿意,去做呀!”

简单的一句“我愿意”

承载着一位勇敢少女的善良和爱

希望这份善意

能够继续传递

(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湖南日报、杭州日报等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