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朵绽放在丁真家乡的青春之花,真美!

  • 故事人物
    • 任敏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理塘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时代楷模发布厅
  • 发表时间
    • 2020-11-30

她是群众眼中的任书记,是孩子们心中的“姐姐”,是农牧民夜校里的“老师”,也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司法行政系统中一位有担当的“90后”。她叫任敏,是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第一书记。

“欢迎来到我的家乡理塘!” 


近日,因为偶然被拍下纯真笑容

而走红的藏族小伙丁真,

受到众多网友关注,

并且成为家乡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

旅游形象大使。

丁真


丁真的爆火,

让众多网友看到了

祖国锦绣河山的美好。

他的家乡理塘县,

这座海拔4000米的县城

也随之走到聚光灯下。

然而在这片土地上,

除了“甜野男孩”丁真,

还有一个人,

同样值得关注


小姑娘的大能量 


她是群众眼中的任书记,

是孩子们心中的“姐姐”,

是农牧民夜校里的“老师”,

也是甘孜藏族自治州

司法行政系统中

一位有担当的“90后”。

她叫任敏,

是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第一书记。

任敏(左) 

略显书生气的外表,

配上双肩包,

任敏的形象

和人们对干部的印象大相径庭。

但工作中的她,

却稳稳地将下汝村

脱贫奔小康的希望担在肩上。

 

2017年5月,任敏主动申请

到甘孜藏族自治州司法局

对口帮扶的下汝村担任第一书记。

平均海拔3600米的下汝村,

共有99户482人,

其中贫困户43户210人。

这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的小山村,

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想而知。 

 

初到下汝村,

任敏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

就是语言不通。

前来村办公室咨询政策、

电话里申请资助的藏族村民

大多不会说汉语,

不会藏语的她,

常常是想帮忙却搭不上话。

 

为尽快消除与当地群众沟通上的障碍,

在值班巡逻、外出考察学习的休息间隙,

任敏会拿出藏文基础教材和笔记本

向村主任学习简单的藏语。

她还请乡上会汉藏双语的干部

帮忙把“家里面有人在吗?”

“把户口簿拿过来看一看。”

等入户走访时常用到的话语,

用汉语把常用藏语进行读音标注,

然后用微信录音保存。

知道读音了,任敏就开始练发音。

“布姆(女子),阿噶特(辛苦了)!”

成了她的口头禅,

也拉近了她与村民的距离。

 

任敏走访下汝村搬迁户 

在下汝村,不管走到哪儿,

任敏都背着一个书包。

村民们亲切地给她起了个名字

——“背包书记”。

“离了啥,我也离不开这个双肩包。”

任敏拍拍跟随她多年的双肩包说,

“这里面装着工作笔记、

村里的文件材料、

贫困户信息资料、

双语便民联系卡,

每一样都是我工作上的好帮手!”

 

边角已经起毛的贫困户信息资料,

6本图文并茂的工作日志,

记录了任敏三年来的扶贫足迹。

由于贫困户信息随时可能变化,

为确保信息准确性,

任敏一直将资料表带在身边,

入户走访时发现信息有变化,

就即时更新。

就连村主任细曲珍也打趣地说:

“任书记,

你比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老头子

还像下汝村的。”

 

驻村开展工作以来,

任敏累计入户走访1200余人次。

为实现与贫困群众

“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

任敏印制了300余张

自己设计的便民服务联系卡,

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

有了这张便民联系卡,

下汝村村民可以随时咨询。

“有啥困难打电话给任书记,

她很快就来我家帮忙解决了,

非常方便。”

下汝村搬迁贫困户格汪说。

 

任敏(右)给村内五保户麦麦送上新棉衣


“野草草”变“致富草” 


去年,任敏收到下汝村村民甲它

递交的一份入党申请书。

一个年近花甲的藏族老人,

为啥突然要入党?

原来,作为贫困户的甲它,

看到了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

 

2016年,村里兴建了下汝村集体牧场,

为村民修建小型蔬菜棚,

调整产业结构,

建立了下汝村村集体经济,

不但减少了买菜支出,

家里还能从集体经济中拿到分红,

甲它称,“就连‘野草草’都变成了钱。” 

 

甲它所说的“野草草”,

就是蒲公英。

2019年3月,任敏在村里转悠时,

发现田边地头有许多蒲公英干草,

她心想:蒲公英遍地都是,

能不能从这方面着手?

为此,任敏依托农民夜校,

邀请农业技术人员

专门向村民讲授采挖技术,

驻村工作队员示范带头

采挖、清洗、晾晒、包装。

蒲公英茶产品推出后,

销路一直不错。

“野草草”居然变成了“致富草”,

村民对脱贫也越来越有信心。

 

任敏(左一)在甘孜州农博会上售卖蒲公英 


富了口袋,

还要富脑袋


毕业于师范学院的任敏,

对教育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

2017年9月,

下汝村办起了村幼儿园,

任敏也加入到教学队伍中。

 

任敏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一起 

除了正常汉语教学,

任敏每周会给孩子们上一节英语课,

让孩子们接触新鲜事物。

 

了解到村里老人视力不好,

村民文化水平有限,

从2019年开始,

任敏每天会收集摘选一些

州内重要新闻信息

和脱贫故事讲给村民听。

从时事新闻到法律知识,

从致富故事到健康常识,

很多村民都成了她的忠实听众。 

 

任敏(左)开展脱贫攻坚政策知识宣讲 

一侧是终年不消融的雪山,

一侧是广阔无垠的草原。

走在这里,

耳鸣、头痛、失眠、视力模糊……

4000,是代表理塘县海拔的数字,

1000多个日夜,

则是任敏在这里的扶贫路上

踏下的岁月痕迹。

 

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改变了下汝村村民生活,

也见证了任敏的点滴成长,

见证了这个年轻人

在脱贫攻坚路上传递出来的青春活力。

 

丁真是理塘的一次天降好运,

但理塘今天的火,

是无数人努力下的厚积薄发!

为所有像任敏一样

坚守一线的扶贫人点赞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