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医中勇士,患者铠甲

  • 故事人物
    • 钟南山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人民出版社
  • 发表时间
    • 2020-02-21

钟南山的人生字典里,从没有“停步”二字,“我有周末,但我要干活。现在人活得长,80多岁还能干很多事呢”。除了临床、科研,他还不忘教学,坚持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成立“南山班”。

36762287297675820.jpg

大学时的钟南山

钟南山的人生字典里,从没有“停步”二字,“我有周末,但我要干活。现在人活得长,80多岁还能干很多事呢”。

除了临床、科研,他还不忘教学,坚持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成立“南山班”,培养一大批拔尖人才,“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英语流利、却去国外实验室干活的高级打工仔,而是创新型的中国医学实用人才”。

钟南山的医生梦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医学生誓词》

家庭环境的熏陶,成就了钟南山的职业理想。1955年,钟南山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大学里的钟南山,不仅是一名“学霸”,而且是名“活跃分子”,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田径、游泳、篮球、举重都是他的至爱。

钟南山对体育运动的酷爱,也为他带来了人生伴侣李少芬。在一位朋友家里,钟南山认识了当时国家女子篮球队队员李少芬。两人一见如故,此后,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在球场上互相鼓励,最终喜结连理。

1969年,钟南山参加下乡医疗队,来到河北宽城,遇到病人却束手无策。作为医学毕业生,钟南山很自责。1971年,在妻子李少芬的帮助下,钟南山离开北京,到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医生。

中国学者的赤子心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未遇见一位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

——钟南山在爱丁堡大学的导师弗兰里教授于其归国时写给中国驻英大使馆的信

1979年10月,年过不惑的钟南山远渡重洋。在爱丁堡大学,钟南山从巡查病房等点滴做起。白天参加查病房,参观皇家医院各系的实验室,晚上泡在资料室“加班充电”。

为完成关于“一氧化碳对血液氧气运输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他从自己身上抽了800毫升的鲜血测试校正,修复了一台血液气体平衡仪,并在自己体内做试验,得到大学教授的表扬。

在全英麻醉学术研究会上,钟南山做的《关于氧气对呼吸衰竭病人肺部分流的影响》报告与英国麻醉学权威克尔教授的结论完全相悖!但前者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严密论证,对会场提问一一作出解答,获得全场评委的一致通过。

在英国求学期间,钟南山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取得6项重要成果,完成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项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及糖尿病学会会议上发表。

回国前,爱丁堡大学极力挽留他,但钟南山说:“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不仅出自血浓于水的感情,更源自对祖国深厚文明底蕴的理解和骄傲。”

1981年11月18日,钟南山从伦敦飞回祖国。

勇敢战士的真性情

我只想搞好自己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这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使命。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能够做到最好,这就是他的最大使命。

——2003年4月26日,钟南山回答记者的提问

2003年的“非典”疫情,让举国“谈‘非典’色变”的同时,也让国人记住了钟南山这个名字。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钟南山态度很明确:“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挺身而出的钟南山,忘了其时自己已年近古稀。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地工作,一连38个小时没合眼。他累倒了、发烧了,左上肺有炎症,全身乏力,但据观察体会,他认为,自己得的不是“非典”。为了不影响士气,他选择在家治疗,没地方挂吊瓶,就在走廊门框上钉了一根钉子,至今没拔掉。5天后,肺部阴影消失。休息了两天,他回到医院。当时除了家人和一名打点滴的护士,没人知道钟南山病了。

3月是广东“非典”最严峻的时段,6家专门用于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不堪重负;3月17日,广东省全省累计报告病例首次突破1000例。此时,钟南山说出了至今仍被世人记住的话:“请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往我们这里送!”

钟南山团队当时提出的“三早”以及“三合理”的防治措施,成为我国“非典”诊治指南的基础,使得广东省“非典”病死率全球最低(3.8%)、我国“非典”的总体病死率位于国际上较低水平(6.6%)。

妙手仁心的创新力

作为一个医生光给病人鲜花是不够的,他还要给稻穗。稻穗是什么呢?就是实在的东西,也就是实实在在地给病人正确的诊断治疗,让他恢复健康。

——钟南山在一次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十几年,弹指一挥间,不变的是钟南山仍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在雾霾治理、室内空气污染、甲型流感防控等公共卫生事件中敢于发声、传递真知。

他带领团队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立了国际先进的新发特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治—控”医疗周期链式管理体系,对圆满处置h5n1、h1n1、h7n9、h5n6、mers

流感等突发疫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我的工作关注点在慢性病上。”钟南山说,在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第四大致死疾病。据推算,大约95%

的慢阻肺患者属于早期,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症状,绝大部分都没检查过或看过医生;直到有明显症状时才去看医生,但此时已是慢阻肺中晚期患者,肺功能降低了50%

以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问及心愿,钟南山又说起自己的三个追求:“第一是促进呼吸中心全方位建成;第二个,我研究了26年的抗癌药,现在已经走过大半路程,希望搞定;第三个,我希望把慢阻肺的早诊早治形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治疗思想。”。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