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上小康路

作者|赵博
  • 故事人物
    • 高社会
    • 王红占
    • 王留标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河南省
    • 商丘市
    • 夏邑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河南日报
  • 发表时间
    • 2020-10-29

“全县像高社会这样参加过系统农民职业培训的有13万多人。”夏邑县农广校校长王留标说,该县形成了“围绕市场选产业,根据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希望通过知识的力量带富一方农民。

村民在为羊角蜜瓜套袋

如今的北黄楼村生机盎然 均为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赵博 摄

霜降过后,空气中透着丝丝寒意。在豫东平原层林尽染、被红叶装扮的时候,夏邑县太平镇北黄楼村的大棚里却苍翠欲滴。

10月24日下午,北黄楼村村民高社会刚上完夏邑县农广校网课,正在大棚里查看。棚内绿油油的辣椒苗长势喜人,已开出朵朵白花。但如果你在七八月份来到这里,看到的却会是“光秃秃的意外”。

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的七八月份,北黄楼村的大棚外生机盎然,可高社会家的大棚里却空空如也。紧闭的大棚门上盖着一层厚厚的毛毯。棚内,热浪阵阵。其实这两个月里,不仅高社会家的大棚是空的,全村800多亩大棚里都看不到农作物的影子。

“那段时间是蔬菜和瓜果换茬栽培的季节,全村的大棚都在同时进行着一件事,那就是闷棚。”高社会说。

以前的北黄楼村,没有一个人知道什么是闷棚。闷棚对农作物的好处,是从高社会这一代人才知道的。

今年39岁的高社会早年在南方做生意,8年前回家乡搞起大棚种植。没有种植经验的他,建起大棚后,先去县农广校报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

“前年甜瓜得了白粉病,一进大棚蹭得满身都是白。”高社会说,多亏了县农广校的王红占老师教他如何闷棚,利用夏季的高温进行棚内消毒,才保住了下一茬农作物。

“别看我给土地‘放假’2个月,回报可高着呢!”高社会得意地说,不仅土地肥力更足了,而且晚上市的辣椒正好能卖个好价钱。

尝到甜头的高社会,从县农广校中专班毕业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大专班,选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疫情期间,县农广校大专班采用了网上教学。高社会说,上课时间会随农时调整,网课还能回放,很方便。

要说上了县农广校给高社会带来什么,就是他成了村里第一个把甜瓜种到“天上”的人。

早在2010年,北黄楼村就种有地爬甜瓜,但是收益低,卖相和口感一般。在2016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高社会第一次听到了口感更好、收益更高的吊蔓甜瓜,当时就下了决心。为了种好吊蔓甜瓜,高社会和县农广校的老师一起到山东寿光、莘县考察学习,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高社会说:“刚开始我连给甜瓜授粉都掌握不好,通过和王红占老师反复研究,发现每株蔓上只授粉4朵花,只保留2个外形好的作为商品果时,收益最高……”

经过几年的摸索学习,今年高社会家的15亩甜瓜毛收入有30多万元。

“懂知识就是不一样,村里人都说高社会是读书‘读上’了一条小康路。”北黄楼村驻村第一书记袁香军说,现在村里的图书室也热闹了,好多村民还去县农广校报了名。

知识和榜样的力量,还影响着下一代人。

“孩子也跟我比着学呢。”高社会指着自家墙上的一张张奖状自豪地说。

有了实践经验,县农广校还办起了“甜瓜班”,教授更多农民发展吊蔓甜瓜种植。

“全县像高社会这样参加过系统农民职业培训的有13万多人。”夏邑县农广校校长王留标说,该县形成了“围绕市场选产业,根据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希望通过知识的力量带富一方农民。

“我又在村头承包了10亩多大棚,准备扩大种植规模。”高社会望着棚里茁壮成长的辣椒苗说,来年春节上市的辣椒肯定又是个好收成!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