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第7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天下午,由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主办的“女摄影人眼中的脱贫故事”摄影展“听她的故事”分享会在北京举办。
脱贫攻坚路上
有许许多多女性的身影
吸引我们的目光
有许许多多交织着汗水的笑脸
令我们难以忘怀
10月17日是第7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天下午,由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主办的“女摄影人眼中的脱贫故事”摄影展“听她的故事”分享会在北京举办。一张张生动图片中的主人公和拍摄者来到现场,回顾镜头捕捉的感人瞬间,讲述平凡女性在脱贫攻坚路上奋斗的出彩故事。
第一位分享故事的是彝族姑娘何文芳(乌各布吉嫫),出生在四川大凉山。2006年大学毕业后,何文芳来到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工作。2018年5月,她开始担任荥经县宝峰彝族乡杏家村驻村第一书记,那时她的第二个孩子刚满1岁零10个月。
丈夫在西昌经商,何文芳将父亲从老家接来照顾孩子。一家人克服重重困难,支持她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来到杏家村不到一个月,何文芳和村民围着火塘“摆夜话”,制发联系卡,遍访村里所有农户。针对杏家村彝汉杂居、彝族群众不懂汉语的情况,她建立起一支由彝族党员担任队长的“德古”团队,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知晓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和当地的扶贫措施,享受相关惠民政策,懂党恩、立志气。何文芳介绍,如今杏家村村民从过去的不种茶、简单种茶改变为种优质茶、种规模茶,生产和生活状况越来越好,村民们争先恐后致富奔小康。
张家口市沽源县地处河北坝上最北部,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黑山嘴村是沽源县的深度贫困村。2018年“三八”妇女节当天,王会敏在朋友们的祝福和鼓励声中,怀着满腔热情奔赴黑山嘴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她和扶贫队的队友们把环境变美,把产业做强,把村两委班子建好。脱贫攻坚工作使王会敏深深地体会到:“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就会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为困难群众办理低保、发放棉被,为孩子打印学习资料,为村民申请危房改造,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拍摄证件照……王会敏说,一桩桩小事顺利解决,换来乡亲们的信任与支持。
王惠芳是门头沟京绣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上世纪90年代初,她和丈夫陈良敬开着手扶拖拉机闯出大山,夫妻俩经营的“实惠理发店”为北京门头沟的弱势群体义务理发达上万人次。王惠芳把自己比作“大西山的女儿”,看到家乡的姐妹们处于贫困之中,留守妇女就业无门,她感到肩上多了一份责任。2009年,王惠芳和丈夫放弃经营了十余年的美发事业,重返大西山创业,想方设法带领乡亲们脱贫。结合她从事20多年的刺绣经验,以及熟练掌握的丝绫堆绣、手工编织、传统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制作技艺,王惠芳在家乡的斋堂、清水、门城地区和河北省涿鹿县最困难的3个镇共成立6个巧娘工作室,带领山村姐妹走出一条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幸福之路。
2017年,汪国杰被选派到黑龙江尚志市黑龙宫镇永久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舍小家为大家,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何带领百姓富起来?如何让贫困户富起来?”汪国杰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这些事。她相信,想要把扶贫工作做好,就要真正为百姓办实事,“把百姓当家人,把自己当村里人”。她为贫困群众解决医保、家庭纠纷等问题,为当地农产品销售寻找渠道,组建两个黑龙宫农产品销售群,带动贫困户增收,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改变永久村的贫困状况,让自己成为村民们信任的贴心人。
每一次拍摄走访的过程,都让女摄影人更贴近脱贫攻坚路上令人难忘的巾帼身影。用镜头记录故事的同时,摄影师们有很多内心深处的感悟。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的毛晓初、赵占南、李宁、刘博欣、陈懿、王娟、李雪分别讲述了拍摄心得。
毛晓初拍摄何文芳时,秉持这样的思路:突出一位彝族女干部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怀,以及她对脱贫攻坚战的认识和责任。毛晓初说,何文芳的情怀和责任来自她的外婆,来自一位彝族老共产党员对她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也来自她本人作为一位女性、一位母亲对家人和儿女的眷恋。“何文芳把这份情谊转换成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责任,转换成自己与杏家村村民相处的日常。”
赵占南的老家是沽源县,跟拍王会敏,她时常被王会敏雷厉风行的作风、朴实无华的品格打动。在与王会敏的交谈中,赵占南得知:父亲去世,王会敏没能回到父亲身旁尽孝;女儿高考,她错过了重要的陪伴时光。王会敏选择把大爱留给黑山嘴村的乡亲们,全心全意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她的奉献精神令赵占南印象深刻。
李宁眼中的王惠芳大姐,靠着她对家乡的热爱、靠着她想帮助更多山区妇女摆脱贫困的信念,坚持和丈夫一起无私奉献十几年,拍摄她的故事让摄影师感受到触动和光荣。
刘博欣在永久村为汪国杰而感动,看到她点燃贫困户对幸福生活憧憬的“火种”。既然村里家家户户都脱贫了,刘博欣给每家每户都拍了一张幸福的合影。
陈懿聚焦大凉山深处的布拖县,通过拍摄结识了很多彝族女性。“她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脱贫攻坚的施工现场,和工地上的汉子们一起搬搬扛扛,从未叫过苦累。”陈懿用照片将布拖姑娘的笑脸带出大山,希望更多人看到充满生命活力和质朴美好的彝家女儿的故事。
王娟认为,用镜头记录下的是贫困地区妇女自立自强、勤劳勇敢的脱贫事迹,是基层女干部在脱贫攻坚路上艰辛又感人的瞬间,而镜头里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也让身为摄影师的她收获成长。
李雪创作了一系列纺织女工的摄影作品,特别是反映脱贫后妇女们自信、阳光、快乐的精神面貌。她希望以后继续用镜头记录她们的美好新生活和与幸福有关的奋斗故事。
一路走来
女摄影人捕捉的“她瞬间”
用光影叙事
以真情动人
她们将继续用好手中的相机
讲述更多脱贫攻坚中的巾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