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健吾(1917-1999),原名傅景勋,山东掖县郝家村人。二乡师七级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正军级)等职。
傅健吾(1917-1999),原名傅景勋,山东掖县郝家村人。二乡师(鲁东大学前身“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的简称)七级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正军级)等职。
1936年9月,傅健吾考入二乡师。在学校,傅健吾表现突出,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抗日宣传动员活动。此时,日寇侵华势力已由东北扩展到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北平学生运动点燃了二乡师抗日救亡的熊熊烈火,傅健吾与同学们一起,发起成立了"二乡师学生救国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0月上旬,傅健吾与吴幸之等人一起去掖县、招远等地联络,准备筹建"胶东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后来,因反动政府破坏,"胶东学联"受到镇压,傅健吾等人的工作也转入了地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震惊全国。二乡师师生被迫南迁临沂。傅健吾被学校学生选为"自治会主任"。他通过各种办法广泛组织、动员学生,投入到新的斗争活动中。
1938年傅健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指导员,21旅宣传科科长、民运科科长等职务。1941年后,先后任胶东行署武委会副主任、渤海军区人民武装部部长、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等职务,组织领导地方武装和民兵,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游击战,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945年根据多年民兵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傅健吾总结并撰写了《民兵战法二十种》。这是一部我军最早的民兵专著。书中对民兵常用的地雷战、麻雀战等战术进行了科学的论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民兵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这部著作当时作为机密材料印发到县以上干部手中,解放后才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和展出。
新中国成立后,傅健吾历任山东省军区副部长,兵役局局长,济南军区动员部副部长,山东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
傅健吾不仅研究民兵战法,撰写《民兵战法二十种》著作,他还是一个有德有才的艺术家。他喜好诗、画,被聘为中国书画爱好者联谊会名誉会长,有两幅画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