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宗泰(1909-1962),莱阳县万第镇西万第村人,1930年11月考入二乡师,为二乡师一级学生,1932年9月至1933年春,任二乡师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后因英勇善战而闻名胶东半岛,被誉为"胶东虎将"。
姜宗泰(1909-1962),莱阳县万第镇西万第村人,1930年11月考入二乡师(鲁东大学前身“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的简称),为二乡师一级学生,1932年9月至1933年春,任二乡师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后因英勇善战而闻名胶东半岛,被誉为"胶东虎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胶东有两次抓人告示:第一次是1934年,国民党莱阳县长梁秉锟出示布告:"凡抓到姜二虎者,赏大洋三千元。"第二次是1942年,胶东顽匪头目赵保原在《抗建日报》上声明:"有能活捉林二虎者,赏钞票十万元。"这个被悬赏缉拿的要犯“姜二虎”“林二虎”就是威震敌胆、名扬胶东的二乡师一级学生姜宗泰。
虎口夺枪
1932年7月,在张静源的领导下,中共莱阳县委重新建立。新县委吸取以往教训,决心建立自己的武装队伍。
一天,从侦查员的口中得知,国民党招远县马家乡公所和村里的地主马维训家各有一支冲锋枪。莱阳县委立即召集人员研究,准备夺取这两支枪。
1933年春节前夕,姜宗泰等五人组成"夺枪行动小组",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换上了一色的中山装,人手一辆自行车,车梁上挂着"招远县政府"的牌子。五个人一路疾行,很快就来到了马家村。留一人在村头警戒,其余四人,两人在前、两人在后,大摇大摆地进了村。
到了乡公所,四人把车子一支,径直进了屋。这时早有人向屋里通报:"县政府来人了!"乡长见这些人的派头打扮,忙拱手哈腰迎进屋里。进屋后,他们看到屋里人挺多,就设法把这些人支了出去。
这时,一名队员划火点上了一支烟,扭头向另外的人问:"抽不抽?"这是事先约定的掏枪暗号。"我这里有。"另一队员一边应答,一边顺势掏出手枪对准了乡长。
恰在这时,有人进来送水,一看这势头吓得掉头要跑,守在门口的姜宗泰怒喝一声:"站住,往哪儿跑!"抬手一记耳光,打得那家伙一动也不敢动。其他的同志都掏出了手枪,乡长的额头上霎时就沁出了汗珠,战战兢兢地说:"弟兄们……有什么事,只管说,弟兄我……一定照办。"
"听说你这儿有支'手提式',今儿个哥儿几个想借来用一用,不知乡长意下如何?"
"好说,好说!"说着,乡长就要去取挂在墙上的冲锋枪。一名队员抢先一个箭步跳上炕,"嗖"地一下将枪和子弹袋取下,背在了自己肩上。
"听说马维训那儿也有一支,烦你走一趟,领我们去也借来用用!""这个……恐怕……"乡长支吾道。"怎么,不想去?那好,我现在先把你送到阎王爷那里。"一名队员一边说着一边用枪在乡长的脑门上点了点,乡长的脸刷地就白了,说:"我去,我去!"
有了乡长带路,他们没费多大周折就进了马维训的家里。马维训正在炕上埋头弄账,等他抬起头的工夫,几支乌黑的枪口已经顶住了他的胸口,顿时吓得他目瞪口呆。愣了片刻,他才结结巴巴地说:"兄……弟,有话好……商量,何必……"
看他这副模样,一名队员疾言厉色地回答:"这就好,今天就是要借你的'手提式'用一用!""好,好。我这就去拿给你。"说着就要去取枪,哪里容得他动手,另一名队员早就把枪和子弹袋取来背上了。
姜宗泰等五人勇闯敌穴,机智勇敢地虎口夺枪,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两支冲锋枪在革命武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来,他带领特工队,多次巧妙地夺取敌人的枪支,袭击土豪劣绅,海阳、莱阳两县的敌人闻风丧胆,谈"姜"色变,呼之为"姜二虎"。国民党莱阳县长梁秉锟派人到处张贴布告,在全省悬赏通缉姜宗泰,声称"凡捉到姜二虎者,赏大洋三千元"。
为友易名
在记载姜宗泰的有关资料中,常记为:"林月樵,原名姜宗泰,山东莱阳万第镇西万第村人,1909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其实,这样的记载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姜宗泰、林月樵都各有其人,并不是同一人。但后来由于一段生死情谊,姜宗泰改用了林月樵的名字。说起缘由,那也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1934年1月,在海莱地区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海莱游击队,由姜宗泰任队长。姜宗泰带领游击队,从敌人手中夺下枪支,袭击国民党的区、乡公所,惩罚那些平日欺压百姓的地主、恶棍,给嚣张一时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三月的一天,姜宗泰利用万第镇赶集的机会,在当地召开县委会。会议还没有结束,就被国民党的特务发现,县保安团的600多人马上就包围了集镇。顷刻间,集上枪声大作,赶集的人顿时乱作一团,"活捉姜二虎"的喊声也从四面八方响了起来。听到喊叫声,姜宗泰意识到了情况万分危急,但他仍然镇定地对大家说:"敌人是冲我来的,你们马上随赶集的群众疏散突围,我来掩护你们……"
这时,在街口放哨的通讯员林月樵冲进屋子大喊:"姜队长,快向东突围!"说完,便一个箭步冲到街上,奔上一个高坡,"砰砰"地开了两枪,然后高喊:"我是姜宗泰,我就是'姜二虎'!"一边喊着,一边提着枪向西边冲去。
敌人看到一个人喊着姜宗泰的名字并提枪跑出街口,就信以为真,立即朝着林月樵追去。机智的林月樵,穿街过巷与敌人周旋,但不幸中弹被敌人捉住,最后被敌人当成"姜二虎"杀害,其头颅被挂在树上示众。
由于林月樵的掩护,姜宗泰得救了。为了纪念这位侠肝义胆为救自己而英勇牺牲的战友和兄弟,姜宗泰从此改名林月樵,使姜宗泰变成了林月樵,林月樵也化身成了姜宗泰。
一个林月樵倒下了,千万个革命者站起来了,他们的名字像一座座丰碑,永远耸立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胶东大地上,也铭记在后来人的心里。
虎威再振
1935年7月,林月樵(此时,姜宗泰已改名为林月樵)在大连发动了3000多名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反满抗日大罢工,并组织10人代表组,与警方进行谈判,迫使警方释放了被捕工人,并赔礼道歉。10月,支部委员李元勋叛变,林月樵被迫离开大连,化名初召南,先后去济南、青岛、兖州等地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林月樵冒险返回胶东,在蓬莱县以开药铺为名,从事抗日服务工作。1942年春天,八路军山东部队在莱阳大夼发动了讨伐胶东顽匪赵保原的战役。为消灭赵保原的有生力量,林月樵奉命率八路军五支队特务营(当时任特务营营长)在龙虎山阻击赵保原主力。因为情况十分紧急,他接受任务后,立即率领全营急行军,在敌人未到达之前,抢占了龙虎山头。赵保原发现八路军抢先占领了龙虎山,惊恐万状,急忙命其部队向山上冲锋,几次冲锋都被林月樵特务营打退。
赵保原亲率督战队百余人,杀气腾腾地大喊道:“只许前进,不准后退,无论是官还是兵,谁退就打死谁!”话音未落,就被林月樵率领的阻击部队击伤,栽倒地上。这次阻击战中,林月樵带领全营将敌人死死地阻在昌山阵地前,掩护八路军主力攻克了赵部的大夼、憩格庄、濯村、迎格庄四大据点,缴获了敌人的兵工厂、被服厂、粮库等,歼灭和俘虏敌人2500余人,给赵保原部以沉重打击。
八路军五支队司令员王彬看望特务营的同志们时,风趣地说:
昌山阻击战打得不错,因为我们采用了'放虎归山'的策略(林月樵因作战勇敢、不怕死,军内外都称他为'林二虎'),赵保原与'虎'打仗,结果'虎'未打着,反被虎咬伤了胳臂,尝了尝老虎的厉害。
(摘自《烟台晚报》,《夺枪·锄奸·易名--姜宗泰革命二三事》,吕廷钢,2011年6月8日,有增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