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纪实:5壮士的8小时

  • 故事人物
    • 冯珂
    • 张曹
    • 冯育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宁夏新闻网
  • 发表时间
    • 2020-02-19

10天前,宁夏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冯珂、张曹、冯育、马汉宁、马刚5名队员经历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考验。2月9日凌晨2时,他们走进了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厅诊疗。

2月9日凌晨,5名壮士在方舱医院值守夜班场景

尽管事先已在心里反复模拟过多次入舱出舱程序,来到武汉前后也演练过若干次,2月6日又提前进入方舱医院熟悉环境,但当宁夏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第一批进入方舱医院的5名医生准备接班时,心情依然五味杂陈。

10天前,宁夏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冯珂、张曹、冯育、马汉宁、马刚5名队员经历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考验。2月9日凌晨2时,他们走进了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厅诊疗。

他们是宁夏第一批进入方舱医院的医生,在这里将值守到早上8时,等待下一班医护人员换班。

穿着防护服需要半个多小时,加之是第一次值大夜班,5个人提前2小时到达武汉客厅。

武汉客厅是武汉市一座文化综合体,疫情发生后被改建为方舱医院。2月7日,武汉客厅收治第一批轻症患者。5位宁夏医生接管的是A厅B区的600多张床位,平均每人100多张。

进入方舱前,他们反复检查防护服、面屏、护目镜、口罩、鞋套等装备。

马汉宁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这么多年,各种复杂局面我也见过,也能在纷繁的状况中很快理出头绪,但进去后还是感到震撼。”

人太多了,这些病人都被明确诊断为新冠肺炎。

进入方舱后,5个人迅速分头从上一班交班医生那里接管自己的病人。每个人要一一评估100多位患者的病情,任务繁重,但大家都马不停蹄,怕漏丢一个人,采集病史、阅读CT、调整医嘱,就怕耽误病情。

“刚进去时还挺担心,忙起来就忘了这事。满脑子就着想尽快熟悉病人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张曹说。每隔一两个小时,几个人相互检查对方的防护装备有无异样,不敢有半点马虎。

冯珂来到武汉前接诊了后被确诊为宁夏第一例无明确接触史的新冠肺炎病人,“在银川是本土作战,还没有感觉到多大压力。进入方舱后看到那么多病人,有的咳嗽还不戴口罩,心理压力确实挺大。”

凌晨3时多,医护人员送来一个56岁的病人,只有血氧饱和度小于93%,但其他体征均能达标。入住方舱医院要求血氧饱和度需大于93%,按照此标准他不能进入方舱医院,应转入固定治疗点。看着病人焦虑、担心,冯珂一边安慰他一边想可能是夜里气温低所致,于是为他进行保暖,随后该病人血氧饱和度恢复,收治入舱。

3个小时,5个人把接管的所有病人摸了底,马汉宁补了40多份病历。这时他们才感受到浑身已经大汗淋漓,护目镜的雾气让眼前的景象时隐时现。“工作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其实头上的汗水顺着护目镜、脸颊最后流进了口罩里。”马刚说。

方舱医院内部灯火通明,当有病人陆续起床洗漱时他们知道天亮了。当天交班出舱已是上午10时,护目镜能倒出水来,每人10余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很疲惫,但所有人成就感满满。

半个多月来,他们熟悉了方舱医院的环境和工作流程。2月19日,由宁夏医疗队收治的第一批5名患者出院,希望越来越少的人入舱、越来越多人出舱,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