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碗里的幸福生活!

作者|董静雪,德吉央宗
  • 故事人物
    • 扎西巴珠
    • 桑珠
    • 旺杰
  • 故事地点
    • 中国
    • 西藏自治区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网
    • 中国西藏新闻网
  • 发表时间
    • 2020-08-19

门巴木碗制作,是门巴族的传统手工艺。做出来的木碗以橘红色为主色调,花纹则是木材本身的纹理,既明亮,又大方。它不仅是日常生活器皿,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然而,作为勒乡目前唯一的门巴木碗手艺人,扎西巴珠本人却是藏族。

日前,“幸福花开新边疆”大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西藏山南和林芝,通过实地采访,广泛宣传西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真招实效,讲述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守边护边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故事。

扎西巴珠:木碗盛满幸福生活

见到扎西巴珠,很费了一番周折。

扎西巴珠现在的家,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勒村的新建民房里。然而,这个门巴木碗手艺人,平时做活还是会到山坡上的老房子里。一应工具都在那边,他干起活来方便,也不影响家人。

爬过长长的一段土路坡,再沿着碎石间踩出的一条小路向上,迈进门,仍不见人影。大声呼喊几声,最靠里的小屋中终于传来回应。一个憨厚朴实的汉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正是扎西巴珠。

扎西巴珠展示他制作的木碗。新华网 旦增努布摄

门巴木碗制作,是门巴族的传统手工艺。做出来的木碗以橘红色为主色调,花纹则是木材本身的纹理,既明亮,又大方。它不仅是日常生活器皿,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然而,作为勒乡目前唯一的门巴木碗手艺人,扎西巴珠本人却是藏族。

扎西巴珠不是本地人,老家在错那县觉拉乡。那些年,觉拉乡的山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于是,有很多跟他一样的年轻小伙子,来到树木茂盛的勒乡,以伐木为生,之后便定居下来。成家、立业,扎西巴珠也就这样留在了这里。后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不再允许随意伐木,扎西巴珠专门去了麻麻乡学艺一年,身份也就正式从伐木工转变为门巴木碗手艺人。到如今,已经是15个年头了。

门巴木碗的制作,要经历5道工序。木碗制作的原料,是硬木的树根及树瘤。原料的大小决定了制作的木碗大小。木料坯子先经过粗加工被雕刻成粗坯,之后再反复经历晾干和水煮。要煮三次,一次要煮3-4个小时,不然用的时候容易开裂。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精制。主要的工具是长条形的刻刀。刻刀是木制长把,下端是铁制的刀头。不同形制、厚薄、宽窄的刀头用来制作不同的木碗。扎西巴珠一边为我们演示一边介绍:“工具我们自己做嘛,其他人做不来这个。”最后一道工序是上色。门巴木碗的上色不用工业生产出的油漆,而是选用当地一种特殊植物的果实。这种纯天然的原材料,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上色,晾干,反复多次。经过这重重辛苦,一个美观耐用的木碗才最终完成。

扎西巴珠自制的各种刀头。新华网 旦增努布摄

扎西巴珠演示木碗制作工艺。新华网 旦增努布摄

扎西巴珠演示木碗制作工艺。新华网 旦增努布摄

“这种做得快一点。”扎西巴珠指着一个没有外沿的木碗说道。他日常做得最多的,有三种大小的木碗:最大的一天可以做5个,售价550元;最小的一天可以做7、8个,售价150元。他做的木碗特别受欢迎。每到物交会或是节假日,他都会摆摊售卖。平时,他也会把木碗放到景区的商店,请商店代卖。游客之外,当地人也喜欢,买回去日常用来喝茶。卖木碗的收入自然也可观。扎西巴珠说,好一点的时候一年有三万块钱,去年的话是两万多一点。

采访过程中,扎西巴珠的脸上一直带着憨厚的笑容。的确,好日子总是有盼头,自然漾着笑意。小小的木碗里,盛满的是幸福生活。

桑珠:杰麦村脱贫路上的“制香人”

图为杰麦村维通利民藏香加工厂负责人桑珠正在打理店铺。

在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杰麦村,提到桑珠,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桑珠是西藏日喀则仁布县人。2005年桑珠来到林芝打工,与巴宜区布久乡杰麦村村民次仁吉结婚。可没过多久,妻子次仁吉先后患上严重的心脏病、肾病、糖尿病,全家陷入贫困。桑珠想到用自己从小学得制作藏香的技术来改善家庭生活。从2010年到2015年期间桑珠在自己的家庭作坊里制作藏香零售,一年收入也就1000多元。2016年,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他建起了杰麦村维通利民藏香加工厂,当年收益纯收入就达5万多,改变了全家贫困面貌。2019年藏香厂收入20多万元,纯收入达10多万元。桑珠脱贫不忘身边人,在藏香厂走上正轨后,桑珠分别与杰麦村6户建档立卡户签订分红协议,按照每年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6%的标准进行分红,还安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藏香厂就业,实现了“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脱贫迈上小康路“。

图为旺杰夫妇在自家小院合影留念。

因病致贫的旺杰家就是桑珠长年帮扶的对象之一。旺杰因身体原因不能从事重体力活,2017年开始,桑珠每年资助他们3100元。旺杰把这笔钱作为进货资金,在村里办起了小卖部,加上旺杰每年自己当护林员的3500元和他老婆当保洁员的3500元收入,还有他们在藏香厂打零工的工资,旺杰家每年也有1万多元的收入,2019年旺杰和其他5户建档立卡户也实现了彻底脱贫。

图为品种多样的维通利民藏香。

今年疫情期间,桑珠勇担社会责任,携手共克时艰,主动为巴宜区敬老院和防疫工作人员捐赠价值1万多元的藏香。桑珠为了让藏香厂的产品走得更远更广,又注册了“林芝市巴宜区搭末拉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规范了藏香的包装。让“维通利民”藏香能在西藏及国内其他城市走进商场和超市中去,藏香的销售又将得到一次大幅提升。桑珠对藏香厂和杰麦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