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任卫民的故事

  • 故事人物
    • 任卫民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江苏先锋网
  • 发表时间
    • 2015-04-27

3年来,社区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居民们说,他是操持社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是大事小事都操心的“小巷总理”。

3年来,社区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居民们说,他是操持社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是大事小事都操心的“小巷总理”。他就是今年40岁的任卫民,姚港社区党委书记。

姚港社区,座落在南通市区西南部,东邻江山农化,西接虹桥东村,南临长江,北靠虹桥路,占地面积0.98平方公里,辖区包括姚港镇和4个居民小组,已于2012年征地全部拆迁,属于完全拆迁小区。目前社区约有600户拆迁家庭,2000多名拆迁居民在外过渡,社区管理处于转型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管理难度。

于2012年10月接任社区党委书记的任为民,在社区困境重重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带领社区干群积极应对,他提出以虚拟网格治理社区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以“大拆迁、大走访、大慰问”为主题的走访慰问、“爱心大篷车”系列专场、“志愿行”系列惠民活动深入居民中,为群众排忧解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老百姓再小的事都是大事

在任卫民心里,居民的事都是大事,拖延不得、忽视不得。他常常到社区的困难户家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他们。

家住拆迁地块的姚港社区七组居民单余保,57岁,是一名长期独居的孤寡老人,任卫民在得知其对拆迁后的居住等问题产生困惑后,主动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张秀凤、戴建军联系了单余保的两位哥哥及侄子,聘请了律师,为他们家开协调会,对拆迁后居住、财产、养老等问题一一进行协商,经多轮协商,在尊重单余保本人意愿的基础上,最后决定单余保跟侄子单东华生活,单余保的财产和生老病死都由单东华负责,社区负责监督,同时社区对协议签订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取证。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拆迁居民在外过渡的特殊时期,任卫民带领社区居委会人员不折不扣的履行不变的承诺: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惠民行动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长期重点工作

任卫民同志经常带领社干和党员志愿者们,深入居民家中,重点对特殊对象开展走访慰问,了解民情,听取居民在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对社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居民服务工作。他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将原有的红蜻蜓舞蹈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法律志愿者等队伍进行整合,先后开展了“爱心大篷车”常回家看看专场、文化专场、计生关爱行、情暖重阳等专场,大篷车陆续开进了外滩北苑、金辉小区、虹桥新苑、外滩小区等姚港社区被拆迁居民较为集中过渡居住的小区,为居民修理电器、慰问孤寡老人、送健康义诊、送文艺演出等,拉近了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间的距离。

在2014年,任卫民提出我们不仅要将志愿惠民行动送到居民集聚区,更要将服务做实,惠民行动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长期重点工作,并先后开展了健康行、老年行、志愿行、慰问行、关工行等系列活动。在开展这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服务以来,也带动了一大批志愿先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庄晓华,一位残疾司机庄晓华遭遇困境,社区伸出援手,帮其解决困难。之后庄晓华偶然发现社区尿毒症患者施井兰来往医院路途多有不便,于是毅然决定每周三次义务接送她往返医院。庄晓华的事迹传开后,不少残疾车主主动请缨要求去送施井兰做血透。受这些事情的启发,任卫民非常重视,倡议成立了志愿红爱心车队,并成立了志愿红爱心车队基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与社区困难家庭结对,为孤寡老人、残疾人、新市民家庭提供帮助。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任卫民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奉献着,却用一项项成绩诠释了一份不平凡的意义,以一颗赤诚的心塑造着一名优秀社区工作者的动人形象。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