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为了英雄不寂寞 坚守羊山烈士陵园37年

  • 故事人物
    • 李建军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山东省
    • 济宁市
    • 金乡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灯塔-党建在线
  • 发表时间
    • 2019-08-06

济宁市金乡县羊山烈士陵园管委会副主任李建军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李建军37年如一日守护在这里,时时刻刻想着陵园,37年来没回家过一次春节,并且每天都是早来晚归,到陵园上上下下查看一两遍。

fileImg

7月26日,全国表彰401名同志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91个单位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76名同志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济宁市金乡县羊山烈士陵园管委会副主任李建军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李建军,男,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现任金乡县羊山烈士陵园管委会副主任。自1982年到陵园工作以来,在他的日历上从没有过节假日和周末,37年的每个节假日都是在陵园度过。37年,用铁锹和錾子一点点凿开坚硬的石头,用双肩一点点把土运到山上,土少石多的荒山慢慢变成满眼绿色的绿水青山;37年,用满腔热血守护牺牲在此的革命烈士,用责任担当建设起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恢宏的纪念馆。

李建军刚一上班时,羊山烈士陵园的规模还很小,没水没电,几间简陋的石屋放一张桌、一张床,就是住宿和办公的地方。“山上土少石头多、栽树难,管理更难。为了栽一棵树,严寒冬季,用铁锹把上面的冰块和冻土刨下来,用钻把石头打开,再用肩膀把好土从山下扛上来,栽种树木……”李建军说。守陵的日子,单调枯燥又艰苦,起初虽然有过彷徨,有过动摇,但李建军最后还是被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所感染,一直坚定地在这里守护下来。日夜陪伴、长年守护,在他的心里,陵园已经成了他另一个“家”,有了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时至今天,擦拭墓碑,栽花种树,修剪花草,清积雪扫落叶,每一样事他都是冲在前面带头干。

岁月无痕,丰碑永存。2009年以来,为了进一步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金乡县积极加强红色文化建设。羊山烈士陵园也因其厚重的历史印迹成为人们越来越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推进各项工程建设,他像是上足了发条,更加没日没夜地忙碌了起来,以至于积劳成疾而全然不顾。因此,在同事们眼中,李建军虽是陵园领导,但却是最忙碌的人,也是陵园里的一面旗帜。李建军37年如一日守护在这里,时时刻刻想着陵园,37年来没回家过一次春节,并且每天都是早来晚归,到陵园上上下下查看一两遍。2010年5月,由于常年超负荷工作,他因腿部静脉曲张不能站立进行了手术。在手术恢复中,因为无法行走,刚开始他每天打电话询问工程建设情况,后来他干脆买了一辆电三轮车让家属每天带他去工地查看工程建设情况。为做好展馆史料展陈工作,多年来,李建军奔波5个省市、20多个县市、120多个单位收集录像、照片等资料,极大丰富了陵园的史料和展出内容,充分发挥了烈士陵园红色教育阵地的作用。他还跑遍大半个中国为230多位烈士找到亲人,一些烈士家属对此内心充满了感激。不少老战士、老将军来到这里,看到战友的名字也是热泪盈眶。李建军还把金乡范围内散葬在全县13个镇街的烈士遗骸集中迁移到烈士陵园里。

在工作中,李建军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活动。在陵园招聘工作人员时,优先考虑退伍军人和伤残军人;对来陵园祭扫的烈士家属,免费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对军人团体参观免费提供讲解、茶水和乘坐观光车等服务;并经常带领职工看望附近革命伤残军人和军烈家属,用实际行动将对烈士的敬仰代代相传。星移斗转,一晃37年过去了。李建军就这样年复一年守护在这片英灵安息之地,以至于他对每位烈士的安葬地点,对展馆内的每张图片、每个还原的场景,甚至对陵园内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有人说他是陵园的“百科全书”,这些无不凝聚着他的汗水和心血。这些年,他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等各级荣誉几十项,这既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也见证着一个守陵人多年的默默坚守和付出。

如今的羊山烈士陵园,已成为享誉鲁西南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260万余人次,这,让他倍感欣慰和自豪。但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心要继续建设好守护好这片安放烈士英灵的圣土,让鲁西南战役精神和王杰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激励和感召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2018年年初,为宣传弘扬好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再次带领大家着手对王杰纪念馆进行布展提升,目前此项工程已近尾声。

37年来,李建军从一个青春勃发的小伙成为一个半百之人,用37年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为新时代双拥工作做出最鲜活的注脚,诠释着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无悔初心和担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