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法院中共党员袁卫东:执行战线上的勇士

  • 故事人物
    • 袁卫东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山东省
    • 临沂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灯塔-党建在线
  • 发表时间
    • 2020-04-24

在偏居鲁东南一隅的秀美小城临沂市临沭县,有这样一位中共党员——袁卫东,他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他日行千里、屡出奇兵,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沂蒙这片红色沃土上,从不缺少勇往直前的决心,从不缺少敢于胜利的信心,也从不缺少英雄的赞歌。在偏居鲁东南一隅的秀美小城临沂市临沭县,有这样一位中共党员——袁卫东,他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他日行千里、屡出奇兵,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当被执行人不主动履行义务,当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威遭到挑衅,当“纸上权利”未兑现成“真金白银”,他用行动捍卫尊严,实现权利。

突发,从三米高墙跌落

袁卫东,男,54岁,中共党员,二级法官,现任临沭县人民法院执行流程团队团队长。

4月8日凌晨6点,天刚蒙蒙亮,袁卫东就带队来到临沭县庙子头村一处民房,拘传一名拒不到庭的被执行人。然而,多次敲门后被执行人的亲属仍拒不开门,并声称其不在家,申请人却坚称就藏在家中。为防止被执行人伺机逃跑,袁卫东从西墙处架起梯子爬上墙头察看院内情况,但由于院落西墙内搭建的养殖大棚年久失修,袁卫东不慎从三米高处跌落,疼痛从腰背部袭来,瞬间蔓延全身。

“胸椎十二节爆裂性骨折,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脊椎骨折,常见于车祸、高处坠落造成的损伤,通俗说就是脊椎碎成很多骨折碎块,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医生的诊断让袁卫东和在场的同事始料未及,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全身麻醉,持续近五个小时的手术,术后需要严格卧床,至少一个月以后才能下地行走,但袁卫东依然有健康向上的心境,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这是干执行,流血流汗是正常事”。卧床期间,面对不知情的当事人打来的咨询、查询、举报、催办电话,他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谨记自己的岗位职责,耐心的进行一一解答,遇到紧急的事情就安排团队助理、法警或协调其他团队及时处理,确保不因自己的伤情耽误工作、贻误时机。这就是一名党员,一个司法老兵的忠诚担当。

天命之年,毅然选择执行岗位

袁卫东与法院结缘还是30多年前,人民法庭、执行局、办公室、民二庭都曾留下他生生不息的奋斗身影。

2017年5月,随着第一批员额法官组建审判团队,当了半辈子法官的袁卫东成了一名司法辅助人员。然而生性乐观的他并没有气馁,自愿选择到执行岗位工作。彼时,“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已进入关键阶段,临沭法院对执行流程进行了大胆改革,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办案模式,实行分段集约执行。袁卫东所在的查控团队位于执行流程的第一环节,负责对所有案件进行过筛式执行,采取“五个一律”强制措施。新的岗位,新的挑战,面对“史上最严强制措施”,袁卫东用“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真抓实干,用实际行动彰显党性原则,发挥好查控团队的作用,把好执行的第一道关口,把更多的执行案件执结在查控阶段!

作为共产党人,他化知为行,走在前、干在先,每天和团队成员一起,早出晚归、顶风冒雨、爬墙蹲点,当年就执结各类案件163件,平均用时44.1天,拘留逃避履行的被执行人31人次,执行到位标的4000余万元,在全局综合业绩考核中名列第一。

即使是在疫情严重的2、3月份,他仍始终心怀党和人民,执结56起案件,因一起案件的特殊需要,他还行程近4000公里远赴甘肃做当事人的工作,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他成了领导和同志们公认的“拼命三郎”,用表率的示范作用赢得了党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迎难而上,心里永远装着工作

54岁,虽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是面对困难和问题,袁卫东始终用坚定的信心、踏实的行动迎难而上。

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甚至“告黑状”,袁卫东始终保持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耐心细致地做疏导工作,向申请人公开执行措施和执行进度,向被执行人释法明理,争取理解支持,“亲自去,把事说清楚,把法讲明白,把道理分析透彻,大部分当事人都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袁卫东这样说。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从来不把理想、信念、公正挂在嘴上,但是他的心里始终装着案子,始终装着当事人,真正投身于爱民为民的事业中。

执着奋战在执行一线,和被执行人比智谋,向同龄人讨经验,和青年人拼业绩,凌晨带队集中行动的有他,灯火通明研究案情的有他,把周六当成工作日奔走在执行路上的还有他。2017年以来,袁卫东年均执结案件340余件,连续三年执行业绩位居全局第一,2018年底顺利通过员额法官遴选,重新走上了他所挚爱的法官岗位。

每名党员都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尽最大努力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生效裁判文书的权威,是袁卫东永远不变的信念。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