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点燃希望的煤油灯

  • 故事人物
    • 习近平
    • 陈望道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0-07-07

100年前,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问世。 100年来,《共产党宣言》影响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信仰而不懈奋斗 。本期“学习故事”为您讲述习近平和《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100年前,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问世。 100年来,《共产党宣言》影响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信仰而不懈奋斗 。本期“学习故事”为您讲述习近平和《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夜很静

在陕北黄土高原上

干了一天农活儿的人们

大多已经睡下

一口土窑洞内

煤油灯下

一名青年正专心看书

煤油灯很简陋

青年拿着书

凑着那点亮光看

因为离得太近

煤油烟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

在他身边

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上也全是书 

看书的青年

就是在梁家河时期的青年习近平 

习近平在梁家河住过的土窑洞。人民日报记者 赵鹏飞摄(2018年5月17日)

那时候

习近平就非常注重

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反复阅读学习过

《共产党宣言》 


1920年早春

也是一个静夜

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柴房里

一位青年

在倏忽明灭的煤油灯下

用一块铺板、两条长凳架起简陋的书桌

对照着《共产党宣言》英、日译本

废寝忘食

字斟句酌地翻译着

由于太忘我

他竟蘸着误作红糖的墨水

吃下了母亲送来的粽子 

还说:

“可甜了可甜了”

吃墨水的青年

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人陈望道 

 

1920年春陈望道在浙江义乌山村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的场景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还原(2016年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共产党宣言》

影响和鞭策着

一代又一代

中国共产党人

为了信仰而不懈奋斗 


手沾墨水口来尝

真理味道终觉甜 

陈望道的故事

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起 


2020年6月

一个明媚的夏日

展馆中

一名年轻的讲解员

正为参观者讲述陈望道和《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2020年6月30日,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陆婷婷(中)在为观众讲解。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讲解的姑娘叫陆婷婷

是“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首批001号讲解员 


2018年5月

陈望道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的寓所

被修缮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 

与此同时

一支由青年教师、学生党员组成的

“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了 


“星火”一词

取意自“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寓意每一位服务队队员

都能成为传递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火种”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学思践悟

坚定理想信念

牢记初心使命 


党的99岁生日前夕

“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全体队员

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

汇报他们参加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

表达青年学子做《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与决心 


6月27日

总书记回信了!


“100年前,

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

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

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

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总书记的回信

让志愿者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要积极承担重要任务,

努力发挥更大作用。”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为真理而奋斗的人生是壮美的

沿着伟人的足迹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不忘初心,薪火传承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