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医院的中国速度背后 是“火雷兄弟”的奇迹冲刺

作者|陈思源
  • 故事人物
    • 陈卫国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央视网
  • 发表时间
    • 2020-04-09

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0天左右双双落成,他们是“中国速度”创造者;“两山”医院运行近两个月,收治5000多名患者,他们是“中国奇迹”贡献者。

陈卫国

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0天左右双双落成,他们是“中国速度”创造者;“两山”医院运行近两个月,收治5000多名患者,他们是“中国奇迹”贡献者。

2020年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武汉市决定在蔡甸知音湖畔修建一座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项目的牵头单位是总部位于武汉的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刚刚上任一个月的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卫国成为建设总指挥。

陈卫国

陈卫国

火神山医院开始施工,给的建成交工时间是:10天。“当时的疫情非常严重,我们也知道这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早一天当然就更好。”陈卫国表示。

临危受命

火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编设床位1000张,开设重症监护病区、重症病区、普通病区,设置感染控制、检验、特诊、放射诊断等辅助科室。10天之内,要建成如此规模的传染病专门医院,这是陈卫国乃至中建三局集团从未承担过的重任。

接到建设火神山医院的命令后,陈卫国没有丝毫懈怠。“不能不接,这就是命令。我们不干谁能干?如果我们不干,我们自己良心上也说不过去,我们企业干部职工也不会接受。”当时在武汉口口相传的一句话让陈卫国备受感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声令下,一场事关生死的基建战全面打响。中建三局派出设计团队与工程设计单位共同设计。而在领受任务的1月23日当晚,中建三局调集武汉市正在加班的5个建设项目中的工人,迅速展开场地平整等工作。1月24日除夕夜,施工现场灯火通明,上百台机械陆续进场,国家电网数百名职工运送大批变压器、电缆,施工送电,钢筋、管材陆续进场。

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 图片来源:新华社

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场平、地基、基础、板房……所有这些结构的建设,施工团队都往前抢了两天时间。然而,在抢时间的过程中,施工团队却遇到了阻碍。1月24日在挖基础的时候,测量发现场地的高差十分大,如果要平衡高度,需要挖填40万方土,这个过程要挤占两天多的时间。施工团队立即动用更多的设备,动员更多的力量,把土方施工的时间尽量缩短。

任务艰巨,但施工人员奇缺。正值春节,很多项目停工,工人都回家过年了。中国建筑举全集团之力,第一时间调集12家单位参战。中建三局通过各种方式集结管理、施工人员。

一开始,陈卫国计划动用七千名工人,但据当时的统计,留在工地上可以立即调动的劳务只有八百人,还有八成的缺口。陈卫国发动七大公司的负责人,要求想尽一切办法,从全国各地找人。

团结就是力量

徐飞便是找来的人之一。

徐飞今年30岁,是湖北十堰人。腊月二十八,徐飞离开武汉返回十堰过年,刚到家的第三天,他就得到返回武汉的通知。和家人告别后,凭借手机上中建三局开具的电子通行证,徐飞驾车四个多小时,到达已经“封城”的武汉,直奔火神山工程现场。当时他接到的任务是去加工厂生产暖通风管,而且,所需要的工人由徐飞自己召集。

徐飞联系上自己以前的工友,工友们一拍即合,决定加入徐飞,甚至没有一个人问起报酬的事情。

徐飞

徐飞

像徐飞和他召集的工人一样,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和农民工从大年初一开始就从全国各地向武汉集结。工人、分包队伍、供应商们逐渐意识到火神山是一个救命工程,是武汉“封城”以后的信心工程。“村里都把路封了,有一个队伍老板开着大巴,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去接人。”陈卫国说。

看着一支支队伍一群群工人在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集结时,陈卫国激动得落下了眼泪。而对于同样的工作量,在平时,徐飞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干完。

就在火神山医院工地刚刚平整好场地的时候,1月25日下午,武汉市决定半个月之内再建一所雷神山医院,总体规模超过两个火神山医院。可正值春节停产停运期间,仅存的一点人机物料都投入建设火神山医院了,再开辟第二战场,可谓难上加难。

仅用三天的时间就赶制出火神山医院所需要的暖通风管,徐飞带着工人,第一时间赶到了火神山医院工地进行吊装。作为领班,他带领的工人后来增加到二十多名。

施工期间,徐飞瘦了十几斤。“晚上加班基本上不回酒店,都在车上,都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出来,想着第二天事情怎么做,考虑把这些事情尽量往前赶,因为时间不等人。”

然而,就在1月31日这一天,出于最高防护级别的需要,火神山医院方面提出:已经建好的三区两通道的设计必须调整。而进行调整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即将交工的建设队伍又迎来了一个艰难的时刻。此时的施工团队已经到达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这个调整就像最后一根稻草,把团队压在崩溃的边缘。

2月1日,火神山医院三区两通道设置完成,中午12点,场地基础施工全部完成。2月2日,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2月4日,上千名解放军医护人员进驻火神山医院后开始收治病人。但对于陈卫国来说,此刻还远远不是轻松的时候。火神山医院交付4天后,也就是2月6日,雷神山医院的交付时刻正在逼近。

生死时速

随着疫情的迅速蔓延,雷神山医院设计几度变更,5万平方米、7.5万平方米、7.99万平方米,短短六天,雷神山医院规划总建筑面积三次增加,床位从1300张增加至1600张。人员紧张、物资紧张、设备紧张,而时间更紧张。陈卫国见状,只得继续连夜动员,把雷神山医院的工人从一万多名增加到了两万两千多名。

2月4日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现场,1000多名管理人员,1万多名作业人员,1400多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3000多套箱式板房,3300套机电安装物资,在亿万网民的“云监工”之下,进行着奇迹前的冲刺。

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上的工人 图片来源:新华社

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上的工人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令陈卫国印象最深的是焊氧气管的工人。焊氧气管的要求比较特殊,掌握技术的人不多,负责的工人在工地干了三天三夜没有回住所睡觉。“一个女同志带队干了三天三夜,我们跟她说你必须得回去休息,再不休息要出人命,他们坚决不走,说第一批房不交出来,他们就不走。”

2月6日下午,武汉市城建局会同市卫健委开展雷神山医院验收工作并逐步移交。2月8日晚,容纳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收治首批确诊患者。

雷神山医院工程收尾时,徐飞和他手下的十几名工人选择继续留下参与维保。小到空调调温、电视换台、龙头漏水,大到新风系统故障,接到任务安排时,维保队员必须第一时间进入病区工作。因此,他们成为除医护人员、住院患者之外,进入“红区”频次最高的群体。高峰期,有494名维保人员在“两山”医院一线,全天候响应院方和医护人员的需求。最多时每天完成600余项维保事项,确保医院正常运转。

回顾这些天披星戴月赶工,陈卫国深深被参与建设的工人所触动。“我觉得他们心中肯定还是有一个英雄的梦和英雄的情怀,我们现在叫他们‘火雷兄弟’。没有这些‘火雷兄弟’,火神山和雷神山是立不起来的。”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