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有这样一种流传千年的“神奇疗法”

作者|马知远
  • 故事人物
    • 王春光
    • 巴图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内蒙古自治区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新闻社
  • 发表时间
    • 2019-12-25

提起内蒙古自治区,人们总会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美景,却少有人知晓,这片土地上还有着历史悠久的蒙医蒙药文化,蒙医沙疗就是其中之一。

提起内蒙古自治区,人们总会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美景,却少有人知晓,这片土地上还有着历史悠久的蒙医蒙药文化,蒙医沙疗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已经传承千年的古老疗法,据称对多种病症疗效甚佳,被许多人称为“神奇疗法”。

640.webp (5).jpg

图为正在沙漠中进行的沙疗体验活动

“我们蒙医沙疗的临床疗效特别显著,尤其是颈肩腰腿疼、风湿、类风湿,平时蒙医里面分的是寒性和热性,尤其对这个寒性类风湿,效果特别好、特别明显。”谈起沙疗的疗效,蒙医沙疗第五代传承人王春光向记者介绍时显得尤为自信。

据了解,中国自古就有沙疗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过这种疗法,其中记载“六月取河沙,烈日暴令极热,伏坐其中,冷即易之”,以“取热彻通汗”为度,即身体发热发汗后就可以停止。

而蒙医沙疗法则独具特色,早在12世纪就被引入临床,当时的蒙古帝国军队就带有散沙,士兵在炒热的沙子里休息有快速恢复体力的效果,配合蒙医疗法还可治愈或缓解部分疾病。

640.webp (6).jpg

图为蒙医沙疗第四代传承人巴图(左一)与第五代传承人王春光(左二)在室外向民众进行沙疗普及。他们所处的位置就在紧邻乌海市的乌兰布和沙漠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乌兰布和、库布其和毛乌素三座沙漠交汇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蒙医沙疗这一“古老”的疗法至今仍保持着传承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五代蒙医沙疗传承人扎根于此,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研究、总结、创新,使得这项传承千年的古老疗法重焕光彩。

记者了解到,乌海市郊有一座藏传佛教密宗格鲁派召庙——满巴拉僧庙,这是一座医经双修的学府,不少古老的蒙医药文化就是在这里得以保存。蒙医沙疗的第一代传承人郗日布7岁起就在这里跟随师傅学习医术,也是在这里掌握了传统蒙医沙疗术,后来又传于第二代传承人道布清和第三代传承人黄脑日布。

时光穿梭,蒙医沙疗如今已经传到第四代传承人巴图和第五代传承人王春光手中,而沙疗技术和手段也在这一代代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沙疗所用的沙粒取材相对简单方便,但颗粒大小很有讲究,筛选出的沙粒还要经过一定处理才能用于临床,一些局部疗法所用的沙粒还需提前进行炒制。

640.webp (7).jpg

图为蒙医沙疗第五代传承人王春光正在测量炒制好的沙疗所用沙粒温度

在沙疗过程中,温度、时间更是有严格控制,其间医护人员还会为患者喂食调配好的蒙药。沙疗结束后,还需结合酥油按摩等蒙医疗法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这些手段和经验,是数代蒙医沙疗传承人在长期的临床研究和探索中逐渐形成的。

那么对于患者来说,蒙医沙疗的疗效究竟如何?是否被患者所接受?记者带着疑问,在当地医院内随机询问了一位正在进行沙疗的患者 。

正在进行沙疗的乌海市市民苏琴告诉记者,她去年做了一场手术,术后双腿就算在夏天都感觉冰凉,需要穿着保暖衣裤,但爱美的她又喜欢穿裙子,于是尝试了沙疗疗法。

“这沙疗做完之后觉得身上特别轻松,一下子就热乎乎的,躺在这沙子里,感觉全身那个血,就跟冲浪一样。一下子能让你从寒冷的季节里,感受到那种阳光的温暖,特别地让人身心愉悦。”苏琴笑着告诉记者。苏琴还说,现在她的家人也在通过蒙医沙疗进行保健,身边还有不少人也在进行体验。

时光穿梭,蒙医沙疗也在数代传承人手中不断发展,沙疗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据蒙医沙疗第三代传承人黄脑日布介绍,因为受天气和环境因素制约,过去传统蒙医沙疗只限于室外进行,而且是6到9月份才能做。

“过去传统蒙医沙疗只限于室外,受天气约束和环境影响比较大。近几年我们通过努力,创新地将室外沙疗引进室内,使沙疗温度可控制,更好地保证它的疗效。我们还把蒙药加工成粉,与沙子一起炒制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寒性疾病。”蒙医沙疗第四代传承人巴图这样告诉记者。

采访过程中,几位传承人向记者坦言,时至今日,蒙医沙疗在技术上有不少创新、体验过的患者也对其疗效有着肯定,但还是面临着许多压力和挑战。

“在我们真正把沙疗用在临床以后,确实存在推广比较困难的问题。虽然发展时间很长,但知道的人还是少。蒙医沙疗在教科书上、文献上都记载得特别清楚,但是还是临床用得少。”王春光无奈地说。

面对这样的情况,传承人们一边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进行研究,一边不遗余力地向社会民众介绍、推广蒙医沙疗。炎炎夏日,他们顶着高温,邀请民众到沙漠中体验最“原生态”的沙疗法。体验过的患者纷纷点赞,医护人员们却都晒脱了皮。就这样,蒙医沙疗在当地获得了良好口碑。

另一方面,蒙医沙疗被传承人们搬进室内,还开创了局部沙疗等新型疗法,但这些背后,是传承人和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和临床研究。

蒙医沙疗第五代传承人王春光告诉记者,室内沙疗所用沙粒的标准、局部沙疗炒制沙粒时的温度掌控、沙粒与药材的配比,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曾经让他和同事们加班加点、黑白颠倒,才在一次次的实验中逐渐摸索出较为规范的标准。

”患者的痛苦,也是我们的痛苦。作为一名大夫,我们认为患者病好了,我们就高兴。他们来治疗没有疗效的话,其实我比他们还着急。“王春光的简单几句话,也是数代蒙医沙疗传承人的心声。

除此之外,王春光还向记者坦言,虽然几代传承人在乌海市扎根基层医疗事业多年。如今为之奋斗的蒙医沙疗已经入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并且申报了国家级课题,但在全自治区和全国范围内,蒙医沙疗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让他们在感到鼓舞同时,也深感手下需要做的事更多了。

”患者的痛苦,也是我们的痛苦。作为一名大夫,我们认为患者病好了,我们就高兴。他们来治疗没有疗效的话,其实我比他们还着急。“王春光的简单几句话,也是数代蒙医沙疗传承人的心声。

他们对记者说,蒙医沙疗不但是蒙古族传统医学的宝藏,也是全人类的财富,让更多的患者通过蒙医沙疗获得健康,就是他们的希冀和责任。

蒙医沙疗的第三代传承人黄脑日布说:“患者康复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接下来我们还想成立国家级的沙疗峰会、做沙疗临床规范标准的制订,这些不但是我希望做的,而且也是应该去做的,这样我们蒙医沙疗不断更好地发展,对社会更好地服务,也就是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