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首席酿造师(制曲)是这样“炼”成的

  • 故事人物
    • 任金素
  • 故事地点
    • 中国
    • 贵州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多彩贵州网
  • 发表时间
    • 2017-08-26

任金素在27年的制曲生涯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劳作耕耘,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任金素在27年的制曲生涯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劳作耕耘,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她的工作多次得到上级组织的肯定和表彰,先后荣获公司首席酿造师、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三八红旗手、贵州省巾帼建功标兵、国营茅台60周年突出贡献员工、仁怀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2017年4月,任金素还当选为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代表茅台工人光荣出席了盛会。

刻苦钻研勤练本领

任金素1988年进入茅台酒厂,刚开始时,技艺不精的任金素不是从曲盒上滑下来,就是把曲块踩成砖块,很是沮丧。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细心领会,不合格的就打散重新踩,任金素就这样反复地练习,边踩曲边琢磨。三天的时间,任金素就基本掌握了踩曲要领,踩出的曲块也符合了要求。

说到辛苦的翻仓工作,任金素说当时自己打了退堂鼓。制曲发酵仓内温度高达50多度,曲块温度甚至有60多度,在一个发酵仓里每人要翻400多块曲块。每次翻仓出来,不但一身衣服能挤出水来,而且手上还烫起了泡。面对这样的情况,任金素回家找父母哭诉不想干了。虽然心疼女儿,但父母还是给她做思想工作,只有吃得苦的人,才有苦尽甘来的时候。在父母的劝说下,她咬牙坚持下来。

就这样,任金素对每一个制曲工艺环节都刻苦钻研,以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的顽强毅力,满腔热忱地练本领、学技术,边学边干,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制曲熟练工。掌握了制曲工艺的她就像有使不完的劲,对工作是争着干、抢着干,并不断在岗位上追求卓越,多次获得“制曲标兵”称号,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

多措并举确保质量

成为曲师后,为了抓好质量,任金素仍然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工作的难点,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她和班长一起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对每一个工序都精细操作,她不但自己这样做,还仔细讲解示范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召集班组员工就问题进行讨论,从中汲取经验,让人人都能得到提升。

在任金素所在的班组,工作要求往往更“精细”一点。员工陈庆华说,任金素对我们的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工作中不容许一点瑕疵存在,一次做不好,就做两次、三次,直到满意为止。不管是谁出了差错,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和处罚。有一次任金素的妹妹在翻仓操作中,因为大意没有执行“翻面”操作而被处罚。这个事情对大家的触动都很大。任金素认为,只有每一个细节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好了,才可能提高制曲质量。在“5S”管理还没有实行的2000年,洗晾堂、拖巷道、扫机器……,现场卫生和定制管理就成为班组的每天必做的工作传统。虽然这些“多余”的工作会延长工作时间,但任金素不知疲倦的劳动身影深深地影响着员工,面对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大家也是心甘情愿地行动起来,逐渐把班组打造成为了车间的“窗口班组”。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任金素还鼓励班组员工积极参与到生产管理中来,发动大家开展QC课题攻关,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在她的指导参与下,所在班组开展了多项QC课题,有的还获得了省优和国优QC成果奖。

传承工艺做好帮带

受特殊政策照顾进厂的兰水源是一名脑瘫患者,说话含混不清,走路还有些不稳,没有从事过任何体力劳动。面对扫地手发抖、踩曲要摔倒的兰水源,班组成员都有压力,认为不仅不能为班组减轻负担,反而还会为班组的安全带来麻烦。但是任金素不这样想,晾堂、发酵仓、过道……兰水源出现的地方总能看到任金素悉心教导的身影。听不懂他说话,就耐心地辨口型、看手势,连听带猜来领会。

为了让兰水源掌握翻仓的方法和技巧,在夏季气温高达六十多度的发酵仓内,任金素手把手地教兰水源,从稻草的铺垫、曲块的翻动摆放、再到稻草的清理,事无巨细,耐心讲解示范,发酵仓里热气蒸腾,汗水流到她的眼睛里,袖子一撩就抹掉,一遍遍地演示,直到整个发酵仓工作忙完,她走出来,全身衣服都能挤出水来,裸露在外的皮肤,都被高温烤得通红。

就这样,任金素带着兰水源在制曲生产每一个环节上摸爬滚打,苦练本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兰水源终于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了。如今的兰水源已经成长为班组的模范员工,深受大家的喜爱。

兰水源只是任金素常年传、帮、带工作中的冰山一角。针对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八零后、九零后新员工,任金素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弟弟妹妹,能帮的就搭上一把、能带的就教上两招。在教会她们制曲工艺的同时,还教给她们做人的道理,将其培养成真正的爱岗敬业的“制曲人”。在她的严格要求和热心帮助下,员工们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她所在的班组走出来的班组骨干、技术骨干多达30多人。

柔性管理造就和谐团队

在生产过程中,有员工违反了班组管理制度、工艺操作规定时,都会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但任金素并不认为这样就此结束,而是找合适的机会与员工谈心,让她们消除不良情绪,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并且帮助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进步和成长。正是在这样刚性制度下的柔性管理机制,让班组逐渐形成了一个十分具有凝聚力的高效团队,班组员工都能十分自觉地服从班组安排,互帮互助,干劲十足,确保了生产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为了达到高效的战斗力和执行力,除了上班时间的目标化、标准化管理以外,任金素和班组骨干一起,在员工生日时送上一句简单的祝福,在员工心情低落时给予一句关切的话语,在员工家庭遇到困难时,集体为他送去一点温暖,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等,这些柔性化的管理看起来似乎与生产不相关,但却能无形地在员工中形成一种合力,从而打造一支特别和谐、特别团结、特别有凝聚力的团队,有了这样一支团队,是做好班组一切工作的基础。

车间支部书记吴永丽说:“任金素时时处处都将工作放在第一位,工作激情四射,凡事都能帮着干、指导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上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她带动和影响一大批人积极努力地工作,有她的地方,就有一种为茅台的发展争做贡献的热烈氛围。”

身怀责任传递正能量

扶弱济贫,一直都是茅台人的传统。无论是对车间的困难员工还是其他社会弱势群体,任金素都会伸出援手,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缓解他人的燃眉之急。

一次检查生产时任金素看到制曲16班正在组织员工募捐,准备下班后去本班牟道英家中慰问。了解情况得知,牟道英家住中华,家里两个孩子因为贫穷,都没有上学。任金素当即决定和16班员工一起到牟道英家中尽点心意。2008年,任金素和丈夫回习水老家看望公婆,遇到同村的一位孤寡老人王婆无依无靠一个人生活,看着孤苦伶仃的老人,任金素心里感到非常难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于是任金素和家人一起照料老人的生活,直至老人去年去世。

任金素还和班组员工一起,经常到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资助失学儿童、到聋哑学校和孩子们开展手牵手活动等。去年,任金素还加入了仁怀市志愿者协会,不时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任金素说,作为一名茅台员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茅台给予的,除了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外,还应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去回报社会,承担起一名茅台员工应有的社会责任。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