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贵州银匠让雷山非遗手艺重焕生机

作者|辛文
  • 故事人物
    • 潘仕学
  • 故事地点
    • 中国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雷山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网
  • 发表时间
    • 2019-12-04

2017年底,为了照顾母亲,同时继续发展自己坚守十多年的银饰事业,潘仕学和一群年轻人决定返乡成立银饰技艺传习基地,希望能够找到方法带动传统工艺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潘仕学

“没有想到,我也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手艺人变成了讲故事的银匠,让更多人喜欢上苗族银饰,还为家乡带来了收入。”2019年12月3日,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潘仕学在“山里DOU是好风光”雷山帮扶成果发布会上分享了自己带动家乡发展的经历,“两个月收获了5万多元的银饰订单,还有60多位粉丝慕名前往麻料村参观”。

原来,潘仕学的家乡雷山县麻料村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银匠村”,父辈们都以打银为生。这里的小锤已经“敲”过了一千年,曾经,走进村寨便能听见叮叮咣咣的打银声,那是这个“银匠村”里最动听的交响乐。但手工银饰锻造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冲击,赚不到钱,近些年来,银匠村里渐渐没了银匠,不少人放弃手工银饰锻制外出谋生,麻料村渐渐成了“空心村”。

2017年底,为了照顾母亲,同时继续发展自己坚守十多年的银饰事业,潘仕学和一群年轻人决定返乡成立银饰技艺传习基地,希望能够找到方法带动传统工艺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但雷山地理环境闭塞,苗族银饰和苗族文化依旧难以走出大山。这,让潘仕学和村里的同辈们一筹莫展。

而这一切,因为短视频出现了转机。2019年3月,“山里DOU是好风光”落地雷山后,项目组工作人员开始指导潘仕学拍短视频。打那以后,锻制银饰的时候顺带拍视频,便成了潘仕学每天的日常。他将视频放上网上,很快便收获了几十万的点赞量,粉丝也从几十人增长到7万余人。

从2018年6月份到8月份,他带动销量6万多。随着订单越来越多,潘仕学一边招收贫困户学徒加入银饰制作,一边号召更多银匠返乡投入手工制作。同时,还开设了银饰制作体验活动,先后有60多位粉丝来到麻料村体验银饰制作,这其中包括外国用户。粉丝们在体验完学习制作银饰后,还会购买其他的银饰送给自己,送给亲朋好友,这极大带动了银饰的销量。

促进雷山非遗技艺传播的同时,带动非遗产品销售,如今,潘仕学已成为当地非遗扶贫的典型标杆。在非遗司举办的“非遗+扶贫”培训会上,他受到非遗司领导点名表扬,并被文旅部和央视联合推出的《文化十分》节目邀请专访,此外还受到《新闻调查》深度专访。可以说,潘仕学从麻料村走上了央视大舞台。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