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书万玛加:依隆村的“大家长”

作者|马玉宏,通讯员,得乾
  • 故事人物
    • 万玛加
  • 故事地点
    • 中国
    • 青海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发表时间
    • 2016-12-28

当万玛加想尽各种办法帮助村里发展产业,争取项目资金,组织大家种植牧草,让村民尽快脱贫的时候,牧民们感觉到他是真想为大家做些事情。”

依隆村的“大家长”

——记青海省达日县依隆村党支部书记万玛加

“今年试种的饲草收获了73吨,算下来能有20万元的收入,明年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争取达到2000亩。”日前,带领牧民试种饲草大获成功的青海省达日县窝赛乡依隆村党支部书记万玛加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

达日县窝赛乡依隆村地处三江源核心区,平均海拔4000米,气候条件恶劣,全村草场面积20.18万亩,有3个合作社,共有牧民202户733人,增收难度较大。

刚到村里的第一天,牧民们看见万玛加,都以为他只是来“转一圈”就走了。当村委班子和万玛加一起入户调查的时候,村民听到他说藏语,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距离。当万玛加想尽各种办法帮助村里发展产业,争取项目资金,组织大家种植牧草,让村民尽快脱贫的时候,牧民们感觉到他是真想为大家做些事情。

开展入户调查,万玛加设计了“窝赛乡贫困村调查表”,短短两个月内,入户400户次,走访群众1000人次,最终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74人。

“来到这里一年多,村里脱贫了十几户,这都是万玛加带大伙干出来的。”依隆村村委会主任肉旦说。

依隆村地处河谷,这让万玛加产生了发展饲草产业的想法。为了尽快实施,他多次到省城跑项目要资金,最后从青海省民委争取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以及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5万元箭筈豌豆种子。资金到位后,万玛加带领驻村干部前往西宁组织农资,为了节约资金,他组织村民背麻袋装车当搬运工。返回后他和驻村干部又充当主要劳动力,带领贫困牧民,抢抓播种时机,起早贪黑奋战17天,完成了500亩生牧草的种植任务。

为了让牧民掌握劳动技能,万玛加专门从西宁聘请了技术人员,通过“以种代训”的方式,组织牧民学习种植技术和操作规范。万玛加自己先掌握翻耕、施肥、播种、震压等技术操作规范,再向牧民进行翻译、讲解,最终让牧民都熟练地掌握了牧草种植技能。

“我们组织贫困户进行种植、围栏,加强田间管理,都达到了预期目标。”万玛加说。

他的皮肤晒黑了,手臂受伤了,衣服撕破了,大家都开玩笑地称他是“民工第一书记”。

今年9月底,万玛加又带领全村人苦干27天,完成了500亩饲草的收割打捆和入库。目前,万玛加正在积极组织饲草销售工作,预计今年饲草收入达20万元左右,能帮助部分贫困户增收。

“我觉得自己就是依隆村的‘大家长’,扶贫工作就是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就是让村里的274人全部脱贫,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先让大家有活干,有收入,他们才会有盼头。”万玛加说。

种植饲草之初,村里投资5万元购置了3辆农用三轮车,用来拉种子、化肥、收草,可是饲草收完后3辆农用车就闲置了。万玛加便开始琢磨把车子承包给有意愿的贫困户进行货物运输,采取“本金归公,收益归己”的模式。为确保车辆正常运行,承包户每年需上交村委会3000元的使用折旧费。一年期满后,能增收的贫困户可续签协议,不能增收的调整承包户。

“到工地跑运输,每月有近6000元的收入。”牧民克巴高兴地说。贫困户克巴用承包的农用车在工地上拉沙子、水泥,从7月份承包到现在已经挣了19000多元。

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活干,万玛加带领驻村干部先后投资40万元在县城购买4间共108平方米的铺面,按洗车行要求进行了房屋改造并购置专业洗车设备4套,并培训贫困户洗车人员8人;投资1.5万元购置了全套面食加工设备,安排4户贫困户经过培训后从事面食加工,解决增收问题;利用扶贫工作组个人捐款和单位捐款,共发放面粉1000公斤、煤5吨,慰问贫困户11户。目前,全村已有5户贫困户22人基本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超过3000元。

“下一步,我们打算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办好依隆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脱贫商铺、劳务输出专业合作社等。通过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让每个人有活干、有收入。”万玛加坚定地说。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