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期身患重病,却想为百姓健康“再战一个回合”

作者|曹继军,颜维琦
  • 故事人物
    • 王逸平
  • 故事地点
    • 中国
    • 上海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光明日报
  • 发表时间
    • 2019-10-16

王逸平长期身患重病,但他一生都在致力于研发新药。病痛发作时他自己注射止痛针,然后继续投入工作。他说:“药学研究的每一分付出,每一点进步,都能为百姓生命健康带来一丝希望。”

image.png

王逸平(左)工作照

长期身患重病,却夜以继日不懈科研;英年早逝,却把治愈疾病的新药留给这个世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王逸平,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美的奋斗之歌。

2018年4月11日,年仅55岁的王逸平,在自己的办公室溘然长逝。办公室沙发前的茶几上,放着使用过的注射针筒和两支解痉针剂。2018年11月16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王逸平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一生致力于研发新药的王逸平,自己长期身患重病,但为了新药研发,他拼命跟时间赛跑,病痛发作时自己注射止痛针,然后继续投入工作。他说:“药学研究的每一分付出,每一点进步,都能为百姓生命健康带来一丝希望。”

1988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王逸平进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工作,从此对药学研究“以身相许”。

王逸平长期从事心血管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心血管药物研发。他曾先后开展了对关附甲素在抗心肌缺血上的作用机制研究和以银杏叶成药的天保宁的临床药理研究等工作。由于科研能力和成绩突出,他在31岁就成为药物所当时最年轻的课题组长。

1994年起,王逸平与宣利江合作,率领研究团队历经13年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发了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该项目被列为国家发改委中药现代化示范项目,已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2000多万患者受益,累计销售额突破250亿元,被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医药品种,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

在进行丹参多酚酸盐研究的同时,1997年开始,王逸平持续21年主持对硫酸舒欣啶的药理学研究。2018年1月完成II期临床试验,并已获得了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

王逸平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专项、中科院重大专项、863课题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做出“全世界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是王逸平孜孜以求的梦想。然而,新药研究的道路充满荆棘和坎坷,“1个新药=筛选10000个先导化合物+10~15年时间”成为业界公认的风险。

但每一次挫折后王逸平都坚持下来了,正如他所说:“碰到困难和低谷,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再战一个回合’,能够坚持‘再战一个回合’的人,是不会被打垮的。”

带着“全世界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的梦想,从关附甲素到银杏叶胶囊,再到丹参多酚酸盐、硫酸舒欣啶;从药理研究到申报临床,再到新药审批上市,王逸平凭借“再战一个回合”的毅力和勇气一路前行。

王逸平新药研究之路如此,人生之路亦如此。1993年,年仅30岁的王逸平被确诊患有克罗恩氏病,同年手术。王逸平非常清楚,克罗恩氏病目前无法治愈,只能靠药物控制,他的健康从此只会越来越恶化。

但是,病痛没有改变王逸平研发新药的初心,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他一次又一次地战胜病痛,一个又一个地攻克科研难关,坚持着为百姓健康“再战一个回合”,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