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审讯,钱学森一人面对的是强大的美国政府,但他不畏极限施压,回答问题理直气壮,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1955年10月8日,被美国政府非法软禁了5年的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艰难险阻,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国际上发动朝鲜战争,在国内则掀起了一场歇斯底里的反共浪潮,迫害美国进步人士,也迫害中国科学家和留学生,其中最著名的是钱学森,这就是美国轰动一时的“钱学森事件”。
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钱学森被允许参加美国国防研究,且在航空工程和喷气技术,也就是火箭导弹这些最前沿领域成就卓著,曾多次受到美国国防部嘉奖,美陆军航空兵司令、五星上将阿诺德将军,称钱学森在美国火箭和喷气推进领域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
然而,到了1950年,随着麦卡锡主义横行,钱学森成为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审查对象,他的保密许可证被吊销。钱学森意识到形势严峻,立即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辞职,准备回国。
对于钱学森这样的著名科学家,美国当局是绝不会放他回新中国的。于是各种“罪名”接踵而至——一会儿说他“非法入境”,违反了移民法;一会儿又说他是“美国共产党员”、“中共间谍”,有颠覆美国政府的企图。移民局要驱逐他出境;国防部又反对他离开美国回到中国。美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甚至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许他回到共产党中国,他太有价值了,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抵得上3到5个师的力量。”
于是,钱学森遭到监禁、审讯、软禁、监视等等迫害与折磨。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坚定回到祖国的决心和意志。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就在志愿军赴朝不到一个月,即同年11月15日,美司法部移民局以听证会的名义开始审讯钱学森。
第一次听证会在美国洛杉矶移民局103号房间召开,听证官(即法官)、审讯官(即检察官)、书记员、钱学森的律师、新闻记者和旁听者等出席。
需要说明的是,法官罗伊·沃德尔极不公正,对律师的抗议一概驳回;检察官艾伯特·德尔·古尔丘是个反共老手,极其凶狠刁钻。
审讯开始,检察官古尔丘要求钱学森站起来宣誓,保证在审讯中给出的证言是真实的。接着按法律规定的程序,询问了例行问题之后,古尔丘的目光瞬时变得咄咄逼人,他突然问钱学森:“你不准备去国民党统治的台湾吗?”
钱学森:“我没有计划。”
古尔丘:“那你忠于谁?”
钱学森:“我忠于中国人民。”
第一次庭审期间,美国检察官不断设置陷阱,引诱钱学森在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和国民党统治的台湾之间选边站。但钱学森这时已通过各种渠道获悉,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特别是他的老友罗沛霖从延安辗转去加州理工学院留学,给钱学森讲了许多在延安的所见所闻,钱学森深信,共产党的宗旨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从1950年到1951年,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浴血奋战,捷报频传。就在这个时期,钱学森在美国受到四次审讯,这四次审讯,对钱学森个人来说,就是四次战斗,他要打败那个代表美国政府的古尔丘。
整个审讯,钱学森一人面对的是强大的美国政府,但他不畏极限施压,回答问题理直气壮,严丝合缝,无懈可击。可是毫不讲理的美国政府仍然判定钱学森有罪。
1951年4月26日,美司法部移民局作出判决,说钱学森“曾经是美国共产党员,予以驱逐出境,同时因掌握美国机密信息,推迟执行,不许出境,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
从此,钱学森开始了被监视、监听和跟踪的生活,常常受到各种无缘无故的干扰,且每月必须按时到移民局报到。但是,钱学森并没有就此消沉,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于是很快将他的研究方向转向不带机密性的理论工作,即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并做出开创性贡献。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1955年8月4日,他被允许离开美国。 9月17日,归心似箭的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带着两个孩子同20多个中国留学生一起乘“克利夫总统号”邮船离美,经香港回国。10月8日抵达广州,受到祖国人民和科学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在上海他和分别多年的家人团聚,74岁高龄的父亲特地送他一套复制的“中国历代名画”。10月28日钱学森到达北京,第二天带着妻儿观看他们向往已久的北京天安门。回国后一个多月的游览观光,钱学森目睹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看到了祖国的希望。他接受中科院的聘请,主持和领导中科院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施展自己的才智,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