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廖俊波:48年“樵夫”人生

作者|王国庆,韦毅
  • 故事人物
    • 廖俊波
  • 故事地点
    • 中国
    • 福建省
    • 南平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澎湃新闻
  • 发表时间
    • 2017-06-22

南平喊出百日攻坚的口号,“开局就是要决战,起步就是要冲刺”。廖俊波则是带着武夷新区干部完成冲刺任务的引领者。他创造了“俊波速度”,要求所有领了任务的干部“项目只增不减,时间只能提前不能推后”。

2011年7月16日,廖俊波在中国共产党政和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李隆智 图

2017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7年3月18日,南平大雨如注,他乘坐的汽车发生侧滑,被甩出了车外,当场不省人事。建瓯市人民医院的急救室,四面八方赶来的上百名同事和朋友在外守候,他最终未能醒来。

这位深受同事和民众尊敬的优秀党政干部,以如此方式走完了年仅48岁的一生。“樵夫”则是廖俊波给自己微信取的名,他的一生也正是俯首甘为“樵夫”、为民披荆斩棘的一生。

“廖俊波是新时代好干部的样板。”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中国有着千千万万名“廖俊波”,此刻正默默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

与时间赛跑

常年奔忙在路上,廖俊波养成一个习惯——在后车座补觉。

“我们常和他开玩笑,车上能睡觉、下车能干活,才是当领导干部的境界。”南平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科员吴慧强对记者称。

3月18日,意外发生之际,极度困乏的廖俊波在后车座睡得正香,由于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他才被甩了出去,同车醒着的其他同事,逃过此劫。

过去一年多,廖俊波来回奔忙于南平旧城区与新区之间,参加会议,处理工作。

“我们经常深更半夜还在开会。”吴慧强回忆称。

为何将日程安排得如此局促?很简单,廖俊波正在与时间赛跑。

2015年南平市党代会做出战略决定,将武夷新区作为南平未来发展的“突破口”,以此全面构建区域发展新增长极。2018年底南平有序启动行政中心迁移,2020年将初步形成一座新兴中心城市。

2016年10月,廖俊波被任命为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任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摆在了他面前——2018年年底南平市政府行政中心要迁移至武夷新区南林核心区。

他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庞大体量的城市建设,轻轨、绕城高速、森林生态小镇、商务写字楼、云谷小区、引供水工程、学校、体育、旅游集散中心、汽车客运总站……它们涉及南平市政府迁移的市政设施、景观建设和社会事业等39个重点项目,投资高达数百亿。

“两年完成,各项目都定人定责,列出明确时间节点,为了追赶进度,只能加班加点。”武夷新区管委会综合科科长蔡猷全说。

2017年春节后,南平喊出百日攻坚的口号,“开局就是要决战,起步就是要冲刺”——廖俊波则是带着武夷新区干部完成冲刺任务的引领者。

他创造了“俊波速度”,要求所有领了任务的干部“项目只增不减,时间只能提前不能推后”。

永不停息的“机器”

多位和廖俊波共事过的领导干部对廖俊波的一致评价是:敬业,工作狂。

“把工作当做生命,像这样的人,我没有碰到过几个,很少。”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晖明对记者称。

当年在建设荣华山产业组团时,他和廖俊波同吃同住四年多时间,彼此十分了解。

他回忆称,廖俊波每天除了几个小时睡觉,似乎总是在工作。无论在办公室、工地,或者是车上都在工作,哪怕吃饭的时候,只要接到工作电话,他一讲就是半个多小时。

“半夜醒来,我经常被他吓一跳,他一个人坐在床头,拿着笔记本不知道在写些什么。”刘晖明说,“我现在还经常梦到他半夜爬起来弓着身子抄抄写写的样子。”

很享受工作过程

像一台工作机器一样永不停息,如此疯狂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他的动力来自何处?

“他是在工作当中寻找快乐,解决一个个问题,那种享受是无法用其他来比拟的。我在学校教物理,如果题目很难解,我就会全身心投入,把问题解决了,那种享受,那种快乐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林莉认为,学理科的人很享受工作过程。她试图站在一位理科生角度去解剖廖俊波。

廖俊波的老领导林小华则从成长大环境的角度去认识廖俊波。

“如果一个地方出现了贪污腐败,可能不是一个人;一个地方出现了英雄,恐怕也不会是一个人。”林小华说,廖俊波式的领导干部出现,既离不开组织的精心培养,也离不开当地的文化风气和社会土壤。

“在历史上,闽北文化与中原文化南迁有密切关系。在儒家文化中,读书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追求,入仕服务国家,成为首选。生于闽北长于闽北的廖俊波,被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文化深深影响着,这也直接融入到他为官的理念中去。”福建知名学者王利平认可林小华的说法。

“他生于闽北,长于闽北,他的内心没有离开过闽北。正因为这样,他对闽北的这块土地有特殊的感情:他的父老乡亲在这块土地,他的老师同学在这块土地,他的朋友同事在这块土地。”王利平说。

1968年8月,廖俊波出生于南平市浦城县,父亲廖芝根退休前是当地乡财政所干事。1988年9月,廖俊波考上了南平师专物理专业。

“他穿着很干净,每天上课前都要照镜子,用梳子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在男生宿舍里面,通常都比较杂乱脏,没什么人搞卫生,他经常主动干活。”廖俊波的大学同学、大埠岗中学物理教师江宝文称,他们同住一个宿舍上下铺。

全班一共58个学生,林莉年纪最小,也是最漂亮的班花。没过多久,廖俊波就开始追她了。

1990年7月,大学毕业,廖俊波没有回浦城县教书,他追随林莉到邵武市,被分配在大埠岗中学,林莉分配在桂林乡中学。

“他并没要求把女朋友调过来,认为不可能,后来我到教育局开会,跟负责人事的同志说了情况,请求把林莉调过来,好让两人在一起。我只是试着讲了一下,没想到人事处的同志很理解,当场就答应了。”原大埠岗中学校长傅以佑回忆。

一个学期后,林莉调到大埠岗中学,自此两人形影不离。

廖俊波在学校当班主任,也教物理,他表现勤快,做任何事毫无怨言。他能跟学生打成一片,也很关心学生,谁生病了,他都会特别照顾,用自己的厨房给他们热菜、煮面条。

“他教书也不错,一年下来,期末考试,全县4个乡镇、5所学校统一改卷,他常能拿第一名。”傅以佑说。

一身兼两职

1992年的一天,校长傅以佑接到镇政府办的电话,被告知镇里的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文技校”)缺一名老师,条件是:语文老师、外地人、年纪轻、文笔好。

傅以佑对在校老师情况了若指掌,全校共有六七名语文老师,要么是本地人,不符合要求,要么对工作不负责,有位语文老师,早晨九点还要敲门去请他上课,显然不能推荐。

他举荐了廖俊波,给出的评语是:工作很吃苦,任劳任怨,不会讲价钱,不会贪玩,很可靠,很扎实;至于文笔,从其工作总结、学生评语和入党申请书来看,“还可以”。

“大家对廖俊波的评价很高,认为他能胜任。”原大埠岗镇党委组织委员廖厚祥回忆。1992年7月,通过各项考核的廖俊波经大埠岗镇党委会研究决定,提任文技校教导主任、大埠岗镇党办负责人。

上个世纪90年代,文技校职责是培养有知识的新型农民,其领导班子成员总共三个,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校长是由镇长兼任,教师均从中小学教师里抽调借用,送至县成教中心或教育中心培训种植、养殖知识,结束后分到各乡镇去办培训班。

身兼两职的廖俊波并不轻松,他不但要完成文技校的工作,还要完成党办的任务。

“他的头脑很好用,很灵活,会想点子,常把培训班放到村里去办,哪个村种养搞得好,经济作物发展比较快,他就放在那里去办培训班,授完课再去参观种养大户。”廖厚祥称。

廖俊波很注意工作方法和效果。他先在村民小组挑选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培训,把他们发展成为种植、养殖大户,让他们先富起来,起到带头作用,然后影响其他的村民。

“他不但自己上课,还把市里的人叫来,手把手地教。”廖厚祥说,这说明了他具有很强的组织和调动能力。以前,大埠岗镇文技校没有名次,但在廖担任教导主任期间,文技校连续几年被评先进单位。

无论写材料、起草文件,撰写先进事迹报告、年终总结,廖俊波也都是一把好手。

“他来了后我的工作量减轻了一大半,文字材料、接待、上传下达全部交给他去做了。”时任大埠岗镇文化站站长熊木春说,廖俊波“出手快,很快入角色”。

廖俊波工作认真,白天在办公室上班,晚上住在档案室,深夜,他还在看材料。

他发挥写作和运营才华,从农民的科学致富,到优秀党员和党建工作,他都写,宣传大埠岗镇。

“他很会写材料,不断向邵武、南平、福建省乃至中央各大媒体投稿。”熊木春说,廖俊波的通讯文章从中央到地方都有采用过。

出于爱才,大埠岗镇领导原想给廖安排一个职务,不过上级有规定,但凡借调的,不是公务员,均不能安排,所以不能给他党委办公室主任职务,只能叫党办负责人。

办公室杂事多,会议安排也很难周全,但他都会做得很有条理,不会出错。以开会为例,他都会事先通知所有人,一时半会通知不到的,他都会想办法找到人,不会出现任何纰漏。

“我后来把材料、办公室和档案室钥匙,两枚党委和政府公章,包括领导私章都交给他了,他做事我很放心,敢放手。”熊木春说。

廖给大埠岗镇领导和同事留下的印象是:忠诚、厚道,靠得住。

作为党办负责人,镇党委开会研究干部任免、转户籍等问题,他都在旁边记录,为此很多人想套他的话,他都守口如瓶,绝不会乱讲。

廖俊波在接待方面也有过人之处,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民众,都接待得妥妥帖帖。

“老干部来找领导,如果领导外出了,他都会倒开水,弯起腰来给他们汇报工作。老百姓来了,他心平气和给他们讲道理,最后陪着他们走出政府大门,等看不见人时再回来,这个举动让人家很感动,上访户本来找领导解决问题,结果被他充分做工作后给摆平了。”熊木春说。

认真、勤劳和灵活的工作态度,谦虚、低调和忠诚的人品,让他得到各级领导和同事赏识认可,这也是他一路能获得举荐和提拔的根本原因。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