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下富裕发展的红旗村——亲身感受“中国朝鲜族第一村”沧桑巨变

  • 故事人物
    • 赵哲范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安图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食品安全报
  • 发表时间
    • 2019-04-20

行出车站,略感有些寒意,但前来接站的安图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热情却如同阵阵暖流驱走了寒意。途中得知,这两位工作人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朝鲜族,对于家乡这些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他们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暮春时节,记者一行人登上了赶往吉林省安图县的列车,此行的目的地是被誉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的万宝镇红旗村。

行出车站,略感有些寒意,但前来接站的安图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热情却如同阵阵暖流驱走了寒意。途中得知,这两位工作人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朝鲜族,对于家乡这些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他们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从安图县城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红旗村就近在眼前了。

中国朝鲜族第一村大门口

红旗下的红旗村

沧桑陈杂燮变红旗村

红旗村位于安图县中部,所辖地域面积304公顷,203省道穿村而过,是通往长白山旅游必经地之一。全村共有86户,326人,均为朝鲜族。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红旗村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点”“全国农村妇女文化活动站”“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吉林省平安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先后被评定为“国家级生态村”、“AAA”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省特色旅游名村”、“吉林省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吉林省美丽乡村”、“吉林省AAAA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休闲农业十佳示范单位”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这里视察,对红旗村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红旗村里的朝鲜族百年民居

为了能够更接地气,蹲点采访的记者都选择在村民家暂住,本报记者则有幸被安排在了红旗村主任赵哲范家。与村里的朝鲜族特色民居一样,赵主任家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那记忆中的大火炕。第一次采访就在烧得暖烘烘的热炕头上开始的。

赵主任告诉记者,红旗村是朝鲜族聚集区,历史上曾长期受日本殖民主义者奴役。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朝鲜族聚集区先后解放,红旗村划归为安图县万宝区,1946年进行了“土改”,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朝鲜族同胞终于当家做了主人。

红旗村的村民现场制作辣白菜

赵主任介绍说,最早的红旗村村民并不居住于此地,而是群居在古洞河边的低洼地带,每年一到汛期就会发水淹没房屋,让当地村民苦不堪言。1987年,当地政府急群众之所急,将红旗村整体搬迁到现在的位置。也正是这次搬迁开启了红旗村人发家致富的新梦想。当时,贯通村里的明长公路是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交通状况不太好,都是土路,旅游客车都要经这条公路,因为路况不好,到红旗村以后,基本是中午了,都要在这吃顿饭,采购点土特产,当时这里算是个驿站。到后来游客越来越多,旅游从慢慢的小村子发展起来了。随着旅游人数越来越多,2000年以后,村子越发展越好。然而,2010年一场特大洪灾席卷了红旗村,村中的大部分房屋被水淹没,明长公路基本瘫痪。这场大洪水几乎冲毁了红旗村人发家致富的梦想。

养殖户在介绍灵芝的生长情况

灾后重建,各级政府出资修路、建设新房屋,仅仅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就在这片近乎废墟上拔地而起。

近两年,全村新建道路2000米、新建盖板边沟3200米、新建围栏5000延长米、沿街路面铺设地砖1300平方米。实现了水泥道路“屯屯通”和“户户通”。改造民俗房屋50户,安装路灯70盏,新建健身广场70平方米。在对房屋进行统一粉刷的同时,结合红旗村独特的民俗特点,在民居墙体绘制民俗图片,实现建筑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建筑的实用性与绘画感染力的和谐统一。

穿着民族服装的红旗村青年

硬件设施的改善,为红旗村旅游业的升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安图县适时通过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托管红旗村,使村里的游客量不断增长,2018年游客量达到48万人次,给村里带来可观的收益。如今,红旗村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家庭民宿,穿着民族服装的红旗村青年独具朝鲜族特色的火炕、灶台、餐饮让来自各地的游客流连忘返。

“三业”齐兴带富红旗村

漫步村中,由于现在是旅游淡季,这个时候游客不多,整个村子显得幽静而安宁,一排排具有朝鲜族民居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村里的路宽阔平整,几个村民悠闲地坐在健身广场上有说有笑地唠着家常,看到记者一行的到来,他们纷纷礼貌地打着招呼。广场对面的朝鲜民俗演艺中心里,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女孩正在排练舞蹈节目……

制作打糕

红旗村养鹿场一角

近年来,红旗村依托长白山旅游优势和朝鲜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村里建设了民俗表演厅、民俗展馆、民俗餐厅等。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朝鲜族民俗歌舞,参观到体现民族发展的朝鲜族特色生产、生活用具,而且游客还能品尝到朝鲜族特色打糕、米肠、泡菜。在民俗旅游发展上,红旗村特别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在他们看来,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没有灵魂的旅游。为了充分体现朝鲜族文化,村民们动手制作民俗娱乐道具50余个,有拔河道具、耍龙头道具等,突出了朝鲜族特色。借助民俗博览会及中央电视台的“倾国倾城”“中国骄傲”等大型节目的拍摄,使红旗村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从而促进了红旗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他们还依靠长白山山林思维独特魅力,借助长白山旅游的吸引力,形成拥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产品,使其成为长白山旅游公路沿线的亮点和长白山旅游最重要的卫星景区。

与此同时,他们还从外地引进了灵芝种植项目,大力开发灵芝采摘的旅游项目。并发展新型养殖业,引进梅花鹿新品种,开发鹿产品。为改善红旗鹿场梅花鹿的品种,经过村党支部积极协调,红旗村从县委农办争取到优良品种梅花鹿40头。同时,红旗村积极开发鹿产品,品种有鹿胎膏、鹿茸、鹿血等8个品种,销售收入达到13万元,仅鹿产品一项就可实现人均增收300元。

旅游带火了种植和养殖业,种植和养殖业丰富了旅游项目的内容,“三业”齐头并进,让红旗村驶上了发展快行线。赵主任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今后,他们将在现有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把红旗朝鲜族民俗村打造为休闲农业示范村。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