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永坪会师 三股铁流铸劲旅

作者|艾虎生,张烈英
  • 故事人物
    • 谢子长
    • 刘志丹
  • 故事地点
    • 中国
    • 陕西省
    • 延安市
    • 延川县
  • 故事年代
    • 近代
  • 故事来源
    • 解放军报
  • 发表时间
    • 2016-07-07

会师后,红二十五军与西北红军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各路红军在长征中进行了多次会师,其中红二十五军与西北红军的会师对长征的胜利结束具有重要意义。

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16日,刘志丹率领西北红军到达永坪镇,两军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二十五军与西北红军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三支骁勇善战的铁军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取得了劳山战役、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迎接中共中央和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这三支红军队伍都是历经考验、英勇顽强的劲旅。红二十五军在远离中央领导和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孤军长征,打破敌人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经过独树镇、庚家河两次生死存亡之战,途中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粉碎了敌人两次重兵围剿。当得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合并有北上动向的消息后,红二十五军毅然决定西征北上,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

红二十六军是西北地区第一支革命武装,在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下,经过大大小小70多次起义,终于创建了党领导的红军武装,点燃了西北革命的烽火。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经过多年艰苦战斗,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全国各苏区几乎全部丧失的情况下,建立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在20余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提供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投入抗日的出发点。

红十五军团刚成立,即投入到陕北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徐海东、刘志丹巧施调虎离山之计,指挥部队劳山设伏、榆林桥攻坚,歼灭敌东北军近7000人,为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做好了准备。

从那以后,这支劲旅在中国革命的大舞台上纵横驰骋。他们相继被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新四军第三师,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等。首战平型关,开辟冀鲁豫,南下华中,打通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战略联系。开展苏北敌后抗战,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挺进东北,参加了东北战场的历次重大战役,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先后担任对锦州和天津的主攻,从松花江一直打到镇南关。1950年10月首批入朝,连续参加抗美援朝一至五次战役,进行了340天阵地防御,创造了朝鲜战场的七个之最:最先与美军交锋、最先击毁美军坦克、最先缴获美军飞机、最先迫使美军成建制投降、最先攻入平壤和汉城、一个师一个战斗俘敌最多、最先创造坑道战范例。这支部队风雨征程70多年,经历了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也经历了十几次改编、整编和编制体制调整。但无论怎样变化,红军的军魂不散,红军的本色不变,红军的传统不丢,成为这支部队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原标题:永坪会师三股铁流铸劲旅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