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温岭平均每年要开1800场民主恳谈会,参与群众超过50万人次,经过协商决策的各类项目资金达250多亿元。
民主恳谈出自基层,通俗话语称“草根”。和很多事情一样,民主恳谈最初萌芽有些偶然。
1999年6月,浙江在全省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台州的试点在温岭,温岭的试点在松门。“我们想创新一下,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单向灌输说教的集中性教育模式。”时任松门镇党委书记朱从才说。
这一想法与当时的温岭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陈奕敏不谋而合。“我们决定采用论坛的方式,把参加论坛的人员扩大到普通群众,让群众自愿参加,在会上可以自由发言。对于群众提出的每个问题,镇干部都要回答。”在两人的努力下,“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论坛”出炉了。
当月25日,第一期“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论坛”在松门镇正式召开。200多名受邀或自发参加的群众在会上踊跃发言,大到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小到邻里纠纷等事宜,讨论十分热烈。出席论坛的镇领导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当场做了回答,能够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则作出解决时间和措施的承诺。
这个论坛就是温岭民主恳谈的雏形,“自愿参加、直接平等对话,这两个初创时就确定下的民主恳谈最基本的特征,一直保留至今。”陈奕敏说。
此后,松门镇连续举办了多期论坛,被当地群众誉为松门的“焦点访谈”。在松门镇的示范效应下,温岭各地陆续开展各式各样的干群对话活动,并冠以“民情恳谈”“村民民主日”“农民讲台”等名称。
2001年6月,温岭市委发文,将各地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政治创新载体统一命名为“民主恳谈”,并提出规范性要求,在全市进行推广。此后,以民主恳谈为载体的协商民主在台州生根落地,得到广泛开展。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率先把民主恳谈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民主恳谈的形式开展人大预算监督,取得良好成效。
2003年,温岭市新河镇羊毛衫行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通过代表劳动者的羊毛衫行业工会组织,与代表企业主的行业协会平等协商,逐年提高职工的劳动工资。
2005年,由民主恳谈带来的另一项创新——参与式预算,改革在新河镇试行。2008年初,这一做法推广至箬横、泽国、滨海、大溪4镇。2010年,参与式预算在温岭全市推广。
经过20年持续不懈的探索、深化、完善和发展,民主恳谈从草根萌芽,已基本形成了涵盖决策协商、预算协商、工资协商、党内协商、政协协商、社会协商、城乡社区协商等多个方面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温岭平均每年要开1800场民主恳谈会,参与群众超过50万人次,经过协商决策的各类项目资金达25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