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修的这条百年铁路,背后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 故事人物
    • 詹天佑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近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网
  • 发表时间
    • 2019-06-17

1905年9月4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修建,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断言。在中国,没有哪条铁路能像京张线这样,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

(1905年9月4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修建,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断言。在中国,没有哪条铁路能像京张线这样,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编者)

我国著名科学家、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新华社发

1905年5月4日,时任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顾问的詹天佑,接到时任直隶总督兼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袁世凯的通知,要他“即对拟修筑之北京到张家口铁路进行测量”。

完成测量后,詹天佑给出的工程预算约为729万两白银,而袁世凯在上报清政府的修建京张铁路奏章中,给出的工程预算仅为500万两白银。

这一数字采用了时任关内外铁路公司总工程师、英国人金达给出的预算建议。

在詹天佑的质问下,金达不得不承认,“从南口到岔道城(今延庆岔道村)之间的线路困难程度大大超出我的料想,全线工程费用(含机车车辆在内)需700万两白银。”

居庸关的山洞北口(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工程预算,仅仅是中外技术力量角力的一个方面。

自从耶鲁大学毕业回国起,詹天佑就开始在金达主持的铁路工程中工作。在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上,詹天佑已经展示出令人叹服的才华。

但在京张铁路这个问题上,这位昔日的上司仍坚持,“中国人不能承担开挖山洞工程,因为缺乏空气压缩设备以控制地下水的设备,所以必须采用外国包工”。

詹天佑则明确告诉金达,袁世凯上报朝廷的奏折中明确不用外国人。

詹天佑亲笔题的“居庸关车站”(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朱立荣摄

对于当时外籍工程师的态度,中国铁道博物馆馆长李春冀认为,清政府决定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后,金达冷语讥讽,是因为他不相信中国的工程师有这样的能力。

毕竟在京张铁路之前,中国大地上出现的16条由外国人担任工程师的铁路,金达一个人就主持修建了7条。

事实上,开挖隧道,真的是京张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

詹天佑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开凿山洞的计划,字里行间都不难感受到他当时承受的那份压力:

詹天佑的遗著:《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左)和《华英工学字汇》(右)。新华社发

“这条铁路约有125英里长,有三座山洞,最长的有四分之三英里长……这是第一次纯粹由中国工程师修筑的铁路,我希望我们能取得成功。”

“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也是全体中国工程师和所有中国人的不幸。因为那样一来,中国的工程师们,将不会再被人们信赖。”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中国人不服输的劲头。

面对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詹天佑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八达岭隧道太长,他又决定从中部凿井再向两头开凿。

1909年9月,京张铁路全线胜利完工。詹天佑和他招募的十余名青年才俊一起,不仅战胜天险建成了京张铁路,全线竣工比计划提前了足足两年。

这是京张铁路修成时,总工程师詹天佑(车前右三)和同事的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