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揭秘不为人知的细节

作者|杨明方,奚启新
  • 故事人物
    • 黄春平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网
  • 发表时间
    • 2009-01-04

因发射站一个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发射平台意外启动,已经处于垂直对接状态的火箭与平台撞在一起!此时,距原定发射日期仅剩4天。

2001年1月10日1时零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而在2000年12月31日,20世纪的最后一天,由于基地发射站一个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发射平台意外启动,已经处于垂直对接状态的重达40多吨的火箭与十一层平台撞在一起!此时,距原定发射日期仅剩4天。对于时任火箭系统总指挥的黄春平来说,这一天是“20世纪最黑暗的一天”。所幸,经管连续两天的细致检测与分析,13位权威专家一致认为:碰撞产生的力量小于火箭的设计承受力量,撞击位置距离火箭关键气路就差几毫米,而这个数值恰好还在安全范围内。随后,经过紧张的准备,火箭再次等待发射,并于2001年1月10日成功发射。

我国曾于1999年11月20日首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按照研制计划,将发射多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发射的“神舟二号”飞船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飞船将在太空飞行若干天后返回地面。飞行期间,将进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实验。

发射“神舟二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为载人航天工程而研制的新型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为适应载人航天的需求,“长征二号F”火箭除对箭体结构、动力装置系统、控制系统、遥测系统等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外,还增加了故障检测系统等,以提高载人航天的安全性。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5次飞行,也是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3次获得成功。

飞船发射场是我国“九五”期间自主建造的新型航天发射设施,它既可以发射飞船也可以发射卫星。发射场采用具有国际水平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模式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方式。自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以后,又进行了新的技术改造和完善,并通过了国家验收。

据介绍,“神舟二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集团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中国科学院、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有关研究单位,研制了用于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研究的船载仪器和设备。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下,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有关测控站和“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队,将对“神舟二号”飞船进行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

收藏
喜欢|
网友评论
{{remnant}}/300
还没有评论,快来占领沙发吧~

最新评论

{{item.uname}} {{item.createTime}}

{{item.content}}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