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准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企业“松绑”背后的故事

作者|谢庆裕
  • 故事人物
    • 黄淑儒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南方日报
  • 发表时间
    • 2009-10-23

这件“大事”的出台,与引改革开放之先的广东颇有渊源。当时清远县悄悄试行的改革尝试,成为席卷全国为企业“松绑”浪潮的导火索。

1980年9月2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要求从1981年起把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工作在国营工业企业中全面推开。

这件“大事”的出台,与引改革开放之先的广东颇有渊源,其中又与《南方日报》的推动密不可分。当时清远县悄悄试行的改革尝试,成为席卷全国为企业“松绑”浪潮的导火索。

83岁高龄的黄淑儒清楚记得,改革开放最初,围绕企业改革最主要的话题是如何扩大企业自主权。1978年的时候,企业的管理体制非常僵化,财政统收统支,利润首先要全部上交,有需要再向财政部门打报告申请拨款。往往是企业建个厕所、修个烟囱都要左批右批,一拖就是一年半载。“‘大锅饭’的分配制度下,干多干少一个样,积极性不高。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企业都不敢轻举妄动。”

率先“越雷池”的清远,当时还只是韶关的一个县。1978年10月,清远县在属下的17个企业试行了“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就是在企业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后,可以提取超额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奖金,用来改善设备和发放职工奖金。“这项改革是清远县在没有跟上级财政部门打招呼的情况下偷偷搞的,没想到效果非常好,但在全省争论很大。”黄淑儒对此印象深刻。

1979年8月中旬,黄淑儒参加了全省的工交会议。会上,韶关地区的小组讨论围绕如何扩大企业自主权争得很热闹。企业埋怨上面管得太死,陈述“松绑”后的种种好处。财政局则认为清远的做法不符合规定。当时的省委主要领导习仲勋也参加了会议,他认为清远县的做法“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勇于改革实践,经济效果又比较明显,因此哪怕还有一点缺点,他们这种精神和基本做法也是应该肯定的”。

回来后,黄淑儒心潮激荡,她根据会上的情况写了《一场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辩论》一文,经省委批准,旗帜鲜明地肯定了“清远经验”,在《南方日报》8月16日的头版发了出来。《人民日报》也在头版转载了这篇报道。随后,《南方日报》迅速开展了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大讨论。

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下,“清远经验”开始在全省得到推广。广东先在100个工交企业搞了试点,因为兼顾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推行扩大企业自主权两个月后,生产普遍上升,利润大幅度增加。后来,全国也开始推广“清远经验”。1982年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六五计划的报告里,号召全国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还专门提到了“清远经验”。

原标题:为企业“松绑”呼吁南方日报勇当先锋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