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爬雪山、过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无疑是人类军事史上最悲壮的一次行军。
1935年8月21日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开始穿越草地。
红军长征行程25000里,其中爬雪山行程2700里,过草地行程600里。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爬雪山、过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无疑是人类军事史上最悲壮的一次行军。以下是三则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感人故事。
金色的鱼钩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生病的三名小战士,这三名战士走不快,一路上,老班长带领生病的小战士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做饭。很快,青稞面吃完了。看着生病的小战士一天天地瘦下去,老班长心急如焚。一天,他来到河边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从此,生病的小战士天天能喝上鱼汤了,而老班长每次都抿抿嘴装作刚刚喝过的样子,其实一口也没舍得喝。小战士们在老班长的精心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地好起来,然而老班长却倒下了,没能走出那片草地。
700多战士背靠背牺牲
1935年8月底,红军从毛尔盖过草地陆续到达班佑一带,当时彭德怀率领的红一方面军3军团担任后卫任务,病重的周恩来、王稼祥随军行动。由于草原海拔高、气候恶劣,红军队伍装备简陋,许多战士因饥饿、疾病、寒冷而掉队。8月28日,彭德怀率部队走出草地并驻扎在若尔盖阿西茸乡的牙弄寨,命令11团政委王平带上一个营的兵力以及刚刚筹集的粮食返回班佑草地,接应滞留在班佑热曲河边的伤病员。王平一行赶到热曲河边,用望远镜看去,只见河对岸有700多名红军战士背靠背坐着,一动不动。王平过河查看,发现他们绝大部分已经牺牲了。大家不愿放弃一线希望,挨个摇晃,最后发现有个小战士还有一口气,但没等把他背过河,小战士也牺牲了。那可是700多个人呀!王平摇一个倒一个,以致后来他不敢再去摇了……
各族同胞掀起“牦牛革命”
在过草地前,红军已经处于严重缺粮的状态,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警觉。在两河口会议后,红军翻越梦笔山,向现马尔康市卓克基一带进发,中央在此待了7天,运筹帷幄会师后面临的复杂任务,调整战役部署。 1935年7月3日,总政治部发出《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要求“各部队政治部必须发动连队用一切办法,如没收、收买、收集等,筹集粮食。”此后,为求生存,部队每到一地,不得不通过各种方法四处筹粮。 7月18日,朱德发布通令,要求每个战士必须准备10天的粮食,一天要筹8两主食(玉米面、青稞面)和4两干野菜,准备过草地。据统计,红军在过草地前,当地藏、羌、回、汉各族人民支援红军的粮食至少有300万斤,牲畜万余头,其它物资更是不计其数。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时刻,紧要关头,为支援红军夺取北上抗日的胜利,当地各族同胞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曾对此有过多次讲述和高度评价,称之为“牦牛革命”。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