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北京市开始兴建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地铁车辆制造的重任落在了中车长客的肩上。
1962年,接到制造地铁这一重任时,中车长客的研发人员根本不知道地铁长啥样。唯一可参考的,就是一张旧挂历上的地铁照片。1969年,中国第一列地铁车在北京上线运营。彼时,欧洲早就产生了每小时350公里的高铁列车试验速度,日本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高速动车组——新干线。
50年后再看中国地铁,产品制造工艺、科技含量不但已经达到国际最高标准,可以与国际一线品牌同台竞技,甚至有些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中国地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极佳的口碑,让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中国制造的魅力。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中车长客,探访中国地铁从零起步的风雨历程。从照着挂历做地铁,到比肩世界,中国地铁的故事,让人惊叹、感慨,让人思绪万千。
自强不息,从无到有:照着挂历做地铁
1962年,北京市开始兴建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地铁车辆制造的重任落在了中车长客的肩上。
啥是地铁?不仅当时中国普通老百姓没听说过,就连研发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地铁是个什么样子。有人不知从哪找到一张旧挂历拿到研发组,上面是一张外国地铁车的照片,工作人员这才大体知道了地铁的模样。
“没有图纸,我们就借鉴铁路客车的设计思路;没有工艺资料,就一边设计工艺装备一边总结试验;现在还在使用的厂内环形地铁试验线,就是当时我们用业余时间手提土篮、肩扛枕木一点一点建起来的。”中车长客第一代地铁设计师冯伯欣感慨万千。
凭借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1969年10月1日,长客人终于使“长客制造”的“北京”牌地铁车在首都亮相。
步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受经济发展能力限制,地铁发展严重不足,长客连续多年零订单。做下去,还是放弃?地铁研发何去何从,是摆在长客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长客人目光长远,在没有任何订单和项目的情况下,他们没有削弱地铁研发的力量,而是坚持进行投入,搞自主研发,跟踪世界各国地铁开发情况,组织人员出国学习,并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的地铁研究机构——地铁研究所。
正是这种坚持,使长客保住了地铁研发的“火种”,为日后参与国际竞争积蓄了能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迎来了地铁事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自主创新,填补空白:用科技与工艺定义“下一代”地铁车
从首辆磁悬浮客车,到首列B型全铝合金城轨客车;从首列不锈钢城轨客车,到首列跨座式单轨车;从首列不锈钢免涂装地铁车,到首次实现了国内城轨车辆全自动无人驾驶运营,再到首列A型铝合金地铁客车……
数次填补国内空白,数次实现首次技术突破。长客人完成了我国地铁车辆制造技术的跨越,这既是从原始低档车辆向现代高档车辆的跨越,也是整车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双重跨越。
2001年,长客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磁悬浮客车时,中国的城轨车研发技术令世界刮目相看。从原始的北京地铁到先进的磁悬浮客车,长客用4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余年的研制和开发历程,很多国外专家将其视为一个奇迹。
2019年4月初,记者在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厂房中见到一列充满未来感的地铁车。“这列无人驾驶+全碳纤维车体的地铁车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为国家科技部《下一代地铁车辆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所研制的最新列车。”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地铁设计师齐玉文告诉记者,这列地铁车从关键系统到客室内部都应用了最新科技,代表了我国地铁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坚持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有机结合,引进和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并为我所用,在引进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造,这是长客完成这一历程探索出的成功的自主研发之路。正因为引进和创新的相辅相成,长客主导的城轨车研制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
超高品质,完美服务:成功进军世界最高端市场
从北京、香港、深圳、重庆、沈阳等大中城市和地区,到世界范围的澳洲、南美、非洲、泰国、伊朗等国家,近年来,中车长客的城市轨道列车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尤其是由中车长客研制的地铁车成功进入美国市场,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
美国波士顿地铁有着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铁线路之一。作为全球公认的高端市场,其在技术、商务、本地化及法律等方面都有非常特殊及复杂的要求。
2014年10月,中车长客中标284列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在美国面向全球招标中首次胜出登陆美国。
经过近两年的运营,该系列地铁车深受当地市民好评。马萨诸塞州交通局在其Twitter(即社交软件“推特”,微博与之类似)账户曾晒出“中车制造”波士顿地铁样车,得到大量网友一致称赞。
2017年4月,“中国制造”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模型车首次在波士顿市政广场上面向公众展出,赢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好评。马萨诸塞州州长曾连续3次在Twitter上为地铁点赞,他说:“新车增加了门的宽度,增加了到站和上下站的屏幕和语音提示,提高了运行中的稳定性,让乘客体验更加舒适。”
此后,马萨诸塞州交通局(MBTA)跟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正式签订波士顿地铁“红线”项目120辆地铁车加车合同,同时,公司还中标美国洛杉矶地铁项目,地铁直达好莱坞。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迎来美国“回头客”,从“走出去”到“留下来”,再到成为“座上宾”,为美国轨道交通提供了“中国方案”,分享了“中国经验”,输出了“中国技术”。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技术领先到质量过硬,再到最贴心完善的全程服务,中国制造的金名片越擦越亮,越来越获得世界的认可与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