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荣国府,当时的主要困难就是资金问题。盖这么大一座建筑群,如果没有一定的投资渠道来支持,单凭正定县的财政肯定是负担不了的。
故事摘编自《学习时报》的文章《“近平一向都严格自律 ”——习近平在正定》,发表时间为2018年01月26日。本文摘编自王幼辉的专访文章,王幼辉1981年任正定县副县长,1983年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通过抓旅游建设促进正定发展的思路,在近平当县委副书记时就已经成型了。
1983年,他任县委书记后,正好来了一个机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要拍摄《红楼梦》连续剧。近平通过做工作,争取到剧组的很大一部分镜头在正定县拍摄。剧组原计划搭建一个临时拍摄基地,拍完了戏一拆了事。后来,近平决定建一个永久性的荣国府,还要建荣宁一条街,这样正定以后就可以借此发展旅游事业。
近平就和我讨论,荣国府建好了,《红楼梦》拍完之后,如何再利用这些房子的问题。当时他跟我说了一个方案,就是把荣国府变成仿古形式的招待所。他说:“我们把荣国府建成永久的建筑,拍完电视剧以后,不仅可以当成旅游景点,也可以变成招待所,比如尤二小姐的房间多少钱一天,王熙凤的房间多少钱一天,林黛玉的房间多少钱一天……这是一个思路,如果这条路走不通的话,我们就搞旅游,把荣国府作为旅游景点来开放。”他还给我算了一笔账:“不仅仅是荣国府卖门票的问题,也不是为了让游客来看一会儿就走。游客不仅在荣国府参观,还可以在荣宁街吃饭、买纪念品。如果我们正定县只有一个隆兴寺的话,游客一上午就走了,只在此留半天。如果我们再加上荣国府和荣宁一条街,游客最少能留一天。这一天之内,他要吃喝,要住宿,要消费,这样他就把钱留在正定了。”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近平就下定了建设荣国府的决心。
1986年,荣国府竣工。那时近平已经离开正定到厦门工作了,我去参加了竣工仪式。荣国府对游客开放以后,门票销售异常火爆,有力拉动了正定的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对繁荣正定经济发挥了极大作用。
近平的眼光独到,很有远见,发展旅游业不算计一时一处的收入,而是纵观全局来策划。他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把西湖的门票一律免除,一开始有些人不理解,后来发现门票免了以后游客更多了,杭州的旅游收入反而大幅提高了。
建设荣国府,当时的主要困难就是资金问题。盖这么大一座建筑群,如果没有一定的投资渠道来支持,单凭正定县的财政肯定是负担不了的。我本人不是抓旅游的,但我跟近平经常谈这些事,我们很谈得来。近平和我统计了一个数字,大概需要300多万元,正定肯定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俩就开始动脑筋了。
我们商量着是不是可以从省里要些钱来。后来,近平从石家庄市委书记贾然同志那里要来了20万块钱。
那时,河北省成立了一个文艺基金会,有一点钱。我跟原省委书记(当时省委设有第一书记)高占祥同志商量:“能不能从基金会拿10万块钱,借给正定县建荣国府?”他当省委书记时是抓文化的,很能理解近平做事的初衷,痛快地说:“好!”
我趁热打铁说:“这10万块钱还远远不够,应该集点资,让大家都来支持建荣国府。”
有一天晚上,近平和我准备到高占祥同志家去商量这件事。我在电话里说:“高书记,我和近平想到您家里去谈一谈荣国府的事,您看可以吗?”
他说:“你们可以来,但是我家里吃饭吃不好,我们家没保姆。”
那天,近平买了十几个罐头,带到高占祥同志家里去,我们一边吃“罐头宴”,一边谈事情。
后来,高占祥同志就和我协调省财政厅、文化厅等10多个单位开了个会,叫大家出一点钱,最后决定向正定拨出专用款172万元。这样,加上之前七拼八凑的钱,总算把建设荣国府的事情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