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共同发表《八一七公报》 亲历人讲述背后的故事

  • 故事人物
    • 邓小平
    • 黄华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
  • 发表时间
    • 2009-08-25

1982年8月17日,中美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本文节选的是国务院原副总理黄华对此事的回忆。

36.jpg

1982年8月17日,中美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本文节选的是国务院原副总理黄华对此事的回忆。

1982年1月,负责远东及太平洋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来北京,同我方进行了三天会谈。霍尔德里奇说,希望中美双方现在进行的谈判能达成协议,最后发表一项内容较为广泛的公报,包括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的一系列原则,也包括双方对国际问题的看法,按《上海公报》的格式,在下月底《上海公报》十周年时发表。他还给我方打招呼说,里根即将发表同台湾联合生产F5E飞机的声明,因里根受到国会的压力,需在此问题上表态,但他已决定不提高台湾飞机的性能,不向台湾提供任何新型飞机,如F5G或F-16-79,也不提供F5E的改进型,只准备在1983年以后继续与台湾联合生产F5E。我们未理会他的其他话题,只就美国与台湾联合生产飞机问题表示不满,提出一系列问题要他澄清,直到他一再强调,里根要发表的声明是不同台湾做什么,而不是要同台湾做什么才作罢。

在霍尔德里奇访华后,我方于l月22日提出了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的第一个联合公报草案,核心是:美售台武器逐步减少,直至在一定时期内完全停止,在此以前向台出售的武器在数量和性能上不超过卡特时期的水平。草案只谈售台武器问题,不谈其他问题。1月25日,美方提出他们的第一个草案,又在2月15日提出第二个草案。美方草案回避了作出停售武器的承诺,而把售台武器问题与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挂钩。至3月底,双方在正式会谈和非正式磋商中都无法取得进展,谈判陷于僵局。4月6日,恒安石送来里根总统给小平同志的信,要求派副总统布什来北京会谈。我方同意。

5月5日,布什副总统乘专机抵达杭州,天下着大雨。他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说要同中方讨论的问题很多,是双方面临的而不是双方之间存在的重大问题,如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阿富汗、波兰、柬埔寨、世界经济危机等问题。这实际上是有意掩盖中美之间当时存在的危机,制造中美共商国际战略的假象。第二天上午,美方提出要与我方在杭州或北京就双方正在讨论的草案进行紧急磋商。我方建议请美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傅立民在北京会见我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朱启祯,了解中方对美方2月15日草案的非正式修改意见,即在我方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表述作某种美方可以满意的修改后,美对售台武器问题除表示以后要逐渐减少外,还应表示,美向台出售武器不会无限期地继续下去,或美不寻求执行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等。

7日,布什抵达北京,下午,我会见了他。我表示,售台武器的谈判陷于僵局,主要原因有二:一、美方不愿承诺逐步减少以至在一定时期最终停止售台武器。我们不把售台武器问题看成仅仅是武器问题,实质上是美方是否尊重我国主权,是否愿意发展两国关系的问题。二、美方要把解决售台武器问题同台湾海峡军事紧张程度联系起来,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作为美国解决售台武器问题的先决条件,等于要中国接受美国进一步干涉中国内政。在建交谈判中,中方明确表示,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实际是继续承担保护台湾的义务,是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设置障碍,最终将导致使用武力。因此中方要求,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留待建交后再同美国讨论。

我重提在美国国会讨论《与台湾关系法》时及该法通过后我和中国外交部照会所表达的中方对该法的立场,并指出:以《与台湾关系法》为借口,说美国总统不能确定停售武器给台湾的期限,那么如何解释美国关于无意无限期向台售武的表示?只有承诺停止售台武器,美国才能不陷于自相矛盾的境地。我方提出停售时限并不是一个新因素。当伍德科克大使对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说,1979年可以不卖武器给台湾时,回答他的就是一句反问:正常化难道只管一年?在坎昆和华盛顿的会谈中,我们提出在规定的期限内停售,现在改为在一定的期限内停售,这是为了照顾美方,是我方在维护主权的范围内尽可能采取的灵活态度。布什说:如果1972年要求解决所有问题,就不可能有《上海公报》,在1978年要求卡特什么问题都解决,就不可能有正常化。我们提出的建议可能不会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推动这一进程。

5月8日上午,布什见邓副总理。除解释里根有关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立场外,布什还强调里根与卡特不同,他是一个有原则的总统,而卡特却是一个软弱动摇的总统。卡特没有反对和遏制苏联侵略的外交政策,里根决心加强美国的力量,比任何一届美国总统更愿意采取行动对付苏联。小平同志指出,《与台湾关系法》侵犯中国主权,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是中美关系中的阴影,是潜伏的危机。在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现在再搞《与台湾关系法》,不是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吗?如果两国关系中的这个疙瘩能够解开,将对全球战略很有利。邓副总理要布什转告里根总统,美国领导人应承诺,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减少并终止向台湾出售武器。承诺的方式可以商量,公报的措辞可以研究。当天下午,韩叙副外长约见随布什来华的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非正式地提出我1月22日草案的四段修改。

正当中美有关军售问题的谈判激烈交锋之际,传来6月25日里根总统宣布黑格国务卿辞职的消息。里根任命乔治·舒尔茨为新国务卿。据我观察,这同美国各派在对华政策问题上的分歧有关。里根上台后,美国白宫和参议院亲台势力较前嚣张,他们主张加强美台关系,向台湾出售先进的FX战斗机,美国报界也传出消息说,数十名参议员致函里根,要求出售FX战斗机。当时政府各部的主要人员则认为发展对台关系不应与发展同中国关系相抵触。因售台武器问题涉及美国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和违反中美关系的两个公报,中国方面的反应极其强烈。面对中美关系的危险前景,黑格于1981年11月26日向里根总统提出备忘录,就这种危险提出警告,同时建议:一、以中国对台湾采取和平政策为条件将售台武器限制在上届政府最后一年的销售水平之下;二、不对售台武器规定最后终止的日期,但设法把这个问题同中国和平统一的真正进程联系起来;三、重申以友好的非盟国的待遇对待中国,加快对华技术转让。据说黑格备忘录得到了里根的批准,成为美国政府处理售台武器问题的依据。

黑格在他1984年出版的回忆录中曾有专章叙述他对中国的看法以及他在美中关系变化和发展中的经历,包括在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上同中国的谈判。他谈道,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中,对美国和西方的战略意义来说,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如果中美能够成为朋友,将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证明,它们也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丧失其国家地位。因此美中关系是人类进步的机会。中国可能是第一世界通向第三世界的桥梁。但里根总统并不同意他的观点。黑格认为,1981年6月他来北京与中方的会谈达到了预期目的,双方理智地阐述了对未来中美关系的观点。但在他访华的最后一天里,里根总统在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上说,《与台湾关系法》将作为美国的法律予以执行,似乎是说在对华政策上黑格跑到了总统的前面。1982年5月布什副总统访华后,美国国会内有强烈的反对同中国妥协的声浪,白宫也政出多门,时有掣肘,黑格感到他同里根总统的关系难以为继,愤而辞职。接任的舒尔茨国务卿基本参照里根总统业已批准的黑格备忘录原则同中方谈判。

期间,美方于7月13日由恒安石大使向邓副总理面交里根总统的信,并提交美方新草案。里根在信中表示,要他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终止向台出售武器极其为难,但他不谋求执行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也不会无限期地向台出售武器。美方新草案除写入里根说的这两点,还表示美国预期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以至最终导致最后的解决,美政府承认中国关于在一段时间内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恒安石还说,在中美双方就此问题达成协议后,中美高级领导人可以恢复互访,美国国务卿将访华,欢迎中国总理访美。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国务卿黑格对里根总统这次下决心起了积极作用。黑格对里根说,中美关系可能发生1949年美国“失去中国”以来最重大的外交灾难,对这次失败,共和党要在政治上承担严重后果。

17日上午,我会见恒安石,转达邓副总理的回话:7月13日里根总统的信和美方新草案有积极因素,但双方立场仍有不少差距,要继续努力,通过商谈,争取就联合公报达成协议。当天下午,韩叙副外长向恒安石提出了我方新草案并建议双方开始逐段讨论。又经过两次会谈,美方要在联合公报中写入双方对广泛国际问题的看法,被我方拒绝。我方对17日草案提出了修正案,美方同意以此修正案为基础开始进行逐段讨论。

8月7日,中美双方开始逐段讨论。美方提出一个新草案,却比上次提的草案又有倒退,还宣读新任国务卿舒尔茨的话,说关于售台武器的协议必须符合美国国会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韩叙副外长表示震惊,评论说美方这一主张将使我们的谈判没有讨论的基础。当晚美方转弯子,恒安石邀我方人员于9日共进午餐,进行非正式接触。午餐时,美方的调子有了改变,提出了一些可以商讨的建议。他们还说,19日美将就美台联合生产F5E飞机事向美国会发出通知,希望在此以前我们的谈判能达成协议。次日起至15日,双方每天都会谈,有时甚至是上、下午都谈。

双方在逐段讨论中的争执在于:一、我方要求将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与《上海公报》、《建交公报》中双方确认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直接挂钩,美方反对;二、美方要求将其解决售台武器问题的承诺与我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直接挂钩,我方则反对;三、关于美方解决售台武器问题的承诺,我方力争尽可能明确,美方则力争尽可能含混;四、我方力争在协议中列入以后接触、协商的条款,美方竭力反对;五、美方力争在公报中尽可能列入中美在国际问题上的共同看法和发展双边关系的合作愿望,我方则坚持突出售台武器问题,少谈国际问题和其他双边关系问题。结果是双方互作妥协,于8月15日就公报全文达成协议。

1982年8月17日上午,小平同志会见恒安石,表示中国政府同意双方协议的联合公报,将于当日晚7时(北京时间)发表这个公报。并说:在公报中美方承诺逐步减少售台武器,当然不能一年只减少一美元。公报说“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我们理解所谓的一段时间应是有限的,不应该推向遥远的将来,而且最后的解决只能是停售。我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是对任何人的一种承诺,不能曲解为美国停止售台武器的前提。恒安石说,公报是持久的,美准备完全忠实地执行公报。17日晚我方发表公报后,我外交部发言人还就此发表声明,指出根据《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的原则,美国本应完全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由于考虑到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中国政府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同意分步骤予以解决;美国承诺经过一段时间最后解决售台武器问题,其含义当然是指美国售台武器经一段时间就必须完全停止。

《八一七公报》是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的公报,但又不仅仅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公报。它并非仅仅因售台武器问题而起,它的意义和作用也不限于售台武器问题。公报说,美国政府“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这三个“无意”都是较之《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更为明确的承诺。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