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朴实无华的天然皮革
经过100多道工序
近万次的雕刻与敲击
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手工皮艺制品
作为宁夏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乔家手工皮艺”第三代传承人
乔雪只用一把刻刀
就打造了一个中国民族皮艺品牌
01
“80后”改行当皮匠
“80后”乔雪出生在宁夏银川的一个民间皮艺人家庭。由于祖辈、父辈都从事这一行,乔雪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刻刻画画。上大学以后,读会计专业的乔雪依然喜欢在皮面上绘画雕刻。“爱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乔雪说。
图片来源: CCTV-17《青春手艺人》
大学毕业后,乔雪到北京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她在工作中了解到,很多国内皮制品都以极低的价格出口,与国外进口的知名皮具价格相差甚远。于是,乔雪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决心以创新的方式传承手工皮艺,立志打造出民族手工皮艺品牌。
02
“乔师傅”走向世界
年销售额达300万元
工作5年后,乔雪回到家乡,成立了一家外贸公司,创建了“乔师傅”手工皮艺品牌,并将传统手工皮艺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研发出了箱包、皮鞋、挂件等种类丰富的手工文创产品,出口到了全球13个国家及地区,年销售额达300万元。
图片来源: CCTV-17《青春手艺人》
经过市场分析和皮具制作工艺改良,乔雪还将产品融入贺兰山、沙漠、黄河等宁夏元素,以及流苏、铆钉等时尚流行元素,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制作。
此外,乔雪还通过互联网拓展了文创手工皮具的销售渠道,建立了完整的销售与保障体系,把手工皮具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图片来源: CCTV-17《青春手艺人》
03
“巾帼扶贫车间”
在家也能搞创收
洪广镇广荣村位于贺兰县北部,由于位置偏远,当地男人普遍在外打工,妇女在家做饭带娃,没有任何收入。2017年底,乔雪在村里设立了“巾帼扶贫车间”,自己当培训讲师,手把手教村里的妇女们制作皮具。
一双手工鞋制作要经过100多道工艺。为了让大家尽快上手,乔雪将工艺打散,让她们从最熟悉的手缝起步,一步步悉心传艺。
图片来源: CCTV-17《青春手艺人》
大家有了收入后,积极性大大提高。起初村里培训要靠广播、发放纪念品等方式吸引村民,现在一开课,学员主动前来,挤满教室,不少人还主动向老师傅请教制作技艺。就这样,独具特色的“带班+师徒”的方式形成了,每个培训出师的徒弟还可为师傅带来100元的教学补助。
04
“妈妈工匠”计划
不仅是妈妈,更是自己
乔雪说,她的目标不是操作指导,而是培养手工匠人。乔雪推出了“妈妈工匠”计划,希望帮助更多“留守妈妈”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激发创造力,赢得价值认可,得到家庭和社会更多的尊重。半年多来,已有66位“留守妈妈”通过了“妈妈工匠”计划的培训。
图片来源: CCTV-17《青春手艺人》
如今,乔雪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博士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是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设计转换。这样的学习,让她对未来手工艺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她希望以后在产品中加入更多现代设计理念,让传统工艺被更多年轻人接受。
图片来源: CCTV-17《青春手艺人》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