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观光、农家乐体验、云海民宿、高山露营,金秋十月,络绎不绝的游客让世代种茶的安顶村村民乐开了花。近年来,安顶村立足自身特色,探索出一条茶旅融合的新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模式。

安顶村风貌。

“致富路”越修越宽

安顶村位于浙江省富阳市里山镇最南端海拔790多米的高山上,属于典型的农业生态型乡村。这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曾经是偏远落后的穷山村。从里山镇通往安顶山顶的路一直是历任村“两委”班子的心病。“高山村山路多、地形复杂,修路施工难度大,而且费用高。”安顶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小明说。但要想富先修路,村里决定修一条标准路。

村干部积极奔走,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连续在区人大及镇人大会议上提交安顶村公路扩建改造相关建议,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大家的奔波下,我们拓宽改建项目首期就获得了500万元投资,1个月内就完成了审批,”回忆起这个过程,夏小明说道。

“能够拓宽山路,我们肯定都很高兴,但是修路会占自家的土地。”村民们内心动摇。为了让村民们打消心里的顾虑,村干部们挨家挨户上门动员,耐心细致地讲解劝导,让村民们明白这一条路对于安顶村发展的重要性。看着村干部们的付出,怀着对安顶村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老百姓们逐渐理解支持。经过20多年一代代人的努力,从里山镇一直通往山顶的里安公路,终于越修越通畅、越修越平坦、越修越美观。

安顶村大坞底盘山公路。

“先是大坞底到茶壶口的2.7公里,1987年打毛路,1992年浇水泥,2010年由4米拓宽到6米;再是茶壶口到山顶的3.5公里,2003年打毛路,2008年硬化完成。”说起修路,安顶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夏明达如数家珍。

随着道路的修通拓宽到山上资源盘活,村民的生活渐渐富足。“我们村的茶园90%在山顶上,不仅施肥难、采摘难,摘下来后又因道路不畅而存在销售难。”夏明达说,“路修好后,农家肥可以直接运到山顶上,施了肥的茶树,叶片不容易老,汁水更足,茶香味更浓,销售也更‘上劲’了。”

因为茶叶和独特风光,安顶山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旅游观光、购买茶叶的人越来越多,村民的生活越来越滋润。“去年以来,全村茶叶年销量达到11万斤,产值约8000余万元。”夏明达眼里满是对安顶村发展之路的期许。

“茶叶饭”越吃越香

“村民守着茶田却卖不出好价格,茶商想来收购却耗费大量人工成本,原本品质优良的茶叶因为成本和市场原因变得无人问津,”夏小明回忆起那段苦不堪言的日子时满是感慨。

近几十年,全国茶叶生产水平不断提升,而安顶村的云雾茶以手工炒青为主,卖相差、产量低,很难卖出好价钱。

“2000年前后,同等级别绿茶可以卖到500元/斤,而安顶云雾茶的价格还在300元/斤徘徊。因为海拔高,云雾茶的采摘时间比常规绿茶晚了近一周,大部分喜喝‘明前茶’的茶客们不会选它,如果碰到‘倒春寒’,茶农们都亏到‘肉痛’。”夏小明说道。

面对这样的困境怎么办?通过多次召开“小队会”,村干部们决定成立产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成为安顶村一次成功的探索。

直播推广云雾茶。

2008年,在村干部的多方奔走下,杭州富阳安顶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茶农有了“娘家”,不管是种植、采摘、炒制还是销售,一有困难茶农首先想到就是找合作社。合作社通过与茶叶专家和研究机构对接,开展培训会和现场指导,不断提高安顶云雾茶的栽培水平和加工技术。随着品质越来越好,品牌也越来越响亮,连续十二年成功举办的安顶云雾茶文化节,让云雾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逐渐得到了外界的认可。近年来,安顶云雾茶荣获浙江省一类优质名茶、第五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和第十二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等荣誉。

“生态经”越念越好

如今,走在安顶村,两旁群山连绵,茶园碧绿,风景宜人。在新建的两处生态观景平台极目远眺,群山逶迤、云波浩渺,富春江、新沙岛、黄公望隐居地乃至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尽收眼底,如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一览无遗。

安顶村高山茶园。

目前,安顶村投资1700多万元的安顶风情小镇已建设完毕,投资3000万元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美丽乡村标杆点已经通过方案并立项。

“村民们靠茶为生,老百姓的收入不错,但村集体收入很少。通过这些项目开发,可以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走上‘消薄’快速路。”夏明达说道。随着安顶风情小镇项目的建设完成,村容村貌有了质的提升,村民们纷纷在山上开起农家乐和民宿,2020年安顶山的游客7万余人,拉动消费约300万元。

特色乡村民宿。

目前安顶村共有12家民宿和农家乐,每到双休日,农家乐客人爆满翻桌,人们在品尝绿色美食的同时,亦可饱览如画的美景、品味十里茶香的意蕴。晚间,泡一杯清茗、点一盏青灯、翻一本好书,诗和远方便尽在山顶夜空中了。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