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甜水满族乡李家村谢家农场负责人。2014年,刘娜夫妻俩开垦了700多亩荒山创立了谢家农场。在一次外出考察中,刘娜看到了灵芝种植的发展前景,当年她就种下了一栋棚,从此开启了她的灵芝之路。如今,从灵芝的克隆、母种到培养菌,全都由夫妻二人全程把控,从源头上确保了灵芝的质量。2019年,刘娜成立了娜姐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谢家农场总面积达到800余亩,灵芝种植扩大到10栋大棚,实现年净利润百万元以上。农场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帮助当地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刘娜夫妻悉心呵护的灵芝质量很高,每年净利润百万元以上,“小灵芝”撑起的“致富伞”,也富了当地村民

仲夏时节,走进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甜水满族乡李家村的谢家农场,群山连绵,青翠入眼。山风吹来,带来心旷神怡的清爽。

“这就是我们种植灵芝的大棚,你们来得真巧,灵芝正喷粉呢!”女主人刘娜一边热情地介绍,一边带着记者来到了灵芝大棚旁。只见朵朵华盖上升腾起的孢子粉,像缕缕烟雾在空气中飘荡,宛若仙境。

“灵芝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具有极强的吸附性,对周边环境要求特别高。”刘娜告诉记者,李家村深藏在摩天岭脚下,距离市区80多公里,自然条件优越,为灵芝生长提供了极好的生长环境。

“小灵芝”撑起深山“致富伞”。曾经偏僻、贫瘠的穷山沟,如今成了灵芝生长的沃土。多年来,刘娜和丈夫在创业致富路上敢闯、敢干,坚持不懈地打拼,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作为辽阳市妇联执委、县政协委员的刘娜,她致富不忘乡亲,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共奔小康的致富路。刘娜和丈夫是土生土长的李家村人,与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村里人不同,刘娜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甜水满族乡地处辽阳市东部山区,地理环境优越、山清水秀且荒山荒地较多。早在2010年的时候,刘娜就有一个想法,是否能充分利用这些优越的条件,把荒山荒地利用起来,发展农业项目。为了改变现状,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2014年11月,在各级政府和妇联的支持帮助下,夫妻俩在甜水乡李家村高粱沟开垦了700多亩荒山,创立了谢家农场,建起了400亩蚕场、300亩大榛子园。

刘娜和丈夫吃苦肯干,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但她没有止步于此,带动全村百姓一起致富的初心一直激励着她。2016年在一次外出考察中,刘娜看到了灵芝种植的发展前景,行动派的她当年就种下了一栋棚。谢家农场位于长白山余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使得灵芝长势良好,喜获丰收的她坚定了发展灵芝产业的决心。

第二年,刘娜筹借了120万元,从1栋棚的种植扩大到了7栋,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菌段质量的原因,棚内灵芝相继感染,有两个棚的灵芝“全军覆没”。“老谢,咱这灵芝还能产粉吗?”“能,就是质量不好!”“质量不好咱坚决不能卖!”在负债近百万元的情况下,刘娜坚定地告诉丈夫,“咱做灵芝做的是品质、是信誉,产品质量的底线一定要守住。”

就是这股“犟”劲儿和诚信,刘娜赢得了口碑,“灵芝姐姐”在当地开始小有名气。2018年为了保证灵芝的全链条质量可控,刘娜把丈夫送到北京专程学习培养菌段,至此从灵芝的克隆、母种到培养菌,都由夫妻二人全程把控,从源头上确保了灵芝的质量。

2019年,刘娜成立了娜姐种植专业合作社,同年灵芝得到了绿色食品的认证,被辽宁省商务厅评为“辽宁礼物”。如今,谢家农场总面积达到800余亩,灵芝种植扩大到10栋大棚,实现年净利润百万元以上。

随着产业发展壮大,刘娜始终没有忘记村里的妇女姐妹。2017年,农场成立了单亲贫困母亲互助组。至今,谢家农场互助组已经吸纳单亲或贫困母亲30多人。每年在谢家农场打工就业的低保、五保及贫困户人员占总用工人数的50%,约150人。有32户村民在刘娜的带领下发展了大榛子和灵芝项目,逐步实现脱贫致富。村民林某身体不好,孩子又要上学,家庭比较困难,在刘娜的帮助下建起了灵芝大棚,现在林某家灵芝每年的纯收入大约在4万元左右,收入增加了,林某身体经过多方治疗也有所好转,夫妻二人逢人就说,要是没有刘娜无私的帮助,怎么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2018年,谢家农场成立了妇联组织,刘娜任妇联主席。农闲时,村里妇女没有经济来源,刘娜有了组织妇女做手工的想法,帮助她们增加收入,补贴家用。

刘娜组织30名妇女做手工艺品,她负责联系厂家和销售,冬天妇女们坐在家中热乎乎的炕头上做手工就把钱赚了,再没有打麻将、看纸牌的事儿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刘娜坚持每年组织妇女技术培训三至四次,为发展种植灵芝和大果榛子的妇女无偿提供技术。她带动周边农户200余户栽植平欧大果榛子,提供就业3500人,农民增加务工收入超过4000元。

刘娜觉得乡村振兴不仅要提升收入,更重要的是提振妇女的精气神儿。为此刘娜出资购买音响设备、演出服装,提供排练场地,成立广场舞队。从此,静谧的小山村里,多了许多的欢声笑语。“七一”当天,刘娜更是组织了180余人的广场舞会演,妇女们用优美的舞姿共庆党的百年华诞。

疫情防控期间,刘娜还购买消毒液、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又拿出自家的灵芝孢子粉和灵子切片,总价值3万余元,慰问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创业不光是为了挣钱,更要为社会多做一些实事,让更多的人有事干,提高生活质量。”多年来,只要是乡亲们的事儿,刘娜从不含糊,竭尽所能。她每年拿出农场盈利的10%做公益,用于捐资助学、慰问老人、军属、贫困家庭。

谈到未来发展规划,刘娜首先想到的是村上妇女的致富项目,她告诉记者,希望能够多到外地走走看看,把当地好的致富项目引进村里,让妇女们的收入能再上一个台阶。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