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在东京奥运会花样游泳双人自由自选决赛中,中国黄雪辰/孙文雁组合收获银牌。这也是中国军团在这个比赛日收获的唯一一枚奖牌。其中,31岁的黄雪辰来自上海,这是黄雪辰的第四届奥运会之旅,上届里约奥运会她就是该项目的亚军。

出征东京奥运会前,黄雪辰和妈妈蔡凤英视频通话。让黄雪辰惊喜的是,上海家里有两张熟悉的面孔:她的游泳启蒙教练周芸、花样游泳启蒙教练沈洁。上一次大家碰面,还是在4年前黄雪辰的婚礼上。

儿时训练,跟爷爷赶末班车

黄雪辰还在幼儿园时,就被选到虹口区少体校练游泳,周芸就发现这个孩子“胆子大,不怕苦,游泳学起来很快,各方面素质都不错”。

到四年级时,黄雪辰面临一次项目选择。当时黄雪辰在游泳方面的能力已经很出挑,参加全国少年游泳比赛拿到第四名,但周芸并没有把她往游泳二线队输送。“我当时考虑她发育晚,身体力量不如同龄小朋友,所以建议她改练花样游泳。”上海市少体校花样游泳队教练沈洁一眼相中,“她的脚背很漂亮,有游泳基础,乐感也好,完全就是块花游的好材料”。

黄雪辰肯吃苦,每天放学后先去练游泳,之后爷爷再把她送到上海体育馆练花样游泳。彼时交通不便,爷孙俩乘旅游10号线到上海体育馆,练完后再乘轨交3号线回家,单程近一个小时。沈洁印象很深,“那时候3号线末班车8时30分,爷爷还有哮喘,经常带着辰辰一路奔着去赶末班车”。

两头训练,回家做功课要做到晚上11点。黄雪辰没有体操基础,沈洁布置了拉韧带的家庭作业,蔡凤英不折不扣地监督执行。“我跟她爸爸一起帮辰辰拉,她边哭边练。”蔡凤英说。

身材修长,技术风格偏力量型,黄雪辰的特点也代表着国际花样游泳的发展趋势。在国家队教练张晓蕾看来,黄雪辰有着特别漂亮的脚背,“现在很少有像她这样的脚背,而且膝盖有点倒弯,她能做出很多别人做不出的动作”。

2006年,16岁的黄雪辰在广州举行的世界青年花样游泳锦标赛上凭借一曲《天鹅湖》夺得单人第一名。那一年,她被招进国青队。2011年,黄雪辰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夺得双人花样游泳银牌,创造了中国选手在世锦赛花样游泳双人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几次复出,减重是最大煎熬

黄雪辰的运动生涯,原本在她获得2016里约奥运会两枚银牌后划上了句号。2017年,黄雪辰结婚生子。

东京奥运会,中国花游队迫切需要黄雪辰回归。对此,黄雪辰考虑许久,她的矛盾在于年龄与伤病。上海花样游泳队领队梁俊说:“黄雪辰从脚踝、手腕再到膝盖都有伤,可以说脖子以下全是伤。在刚生完孩子的那段时间,她常常感到身体有反应,有时痛到无法站立、走路。”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黄雪辰决定复出。面对要减去30公斤体重的任务,黄雪辰拼了,蔡凤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天天五六个小时的大强度训练,汗‘淌淌滴’,吃的是清汤寡水。有时候家人朋友聚餐,她就在旁边招呼大家吃,自己忍着一口不吃。”

黄雪辰放不下的还有丈夫和女儿,“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一直是她爸爸带得比较多。我也想多抱抱她,实在是现实条件不允许,我手腕有老伤,不太敢抱。”

“减重是一段煎熬,吃得更少、练得更多。不过一旦挺过去了,感觉就好很多。现在我的体重59公斤,比怀孕巅峰期轻了30公斤。和里约奥运会时比起来,其实应该是现在的形体看起来更好,体能方面也在恢复。”对游泳的热爱和报效国家的信念,支持着黄雪辰勇敢地站了出来。

再战东京,回家之旅打开心结

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度让黄雪辰萌生退意。长期的封闭训练中,她非常想念女儿及家人。

“她感觉失去了目标,很痛苦,情绪出现较大波动。”回想起那段日子,梁俊直呼那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最迷茫的时候,一趟暖心的回家之旅,给了黄雪辰最有力的支撑。考虑到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国家体育总局去年4月发文,提出各国家队可自行调整,同时明确队员离队须“点对点”接送,避免疫情可能带来的风险。对于封闭训练多时的黄雪辰而言,这无疑是难得的调整契机。

三周的假期里,黄雪辰为保持状态在训练场所与家庭之间两头奔波,国家队上海籍教练张晓蕾利用调整时间抓紧指导全运会备战,这也让全队很感动。“老队员的自律、教练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都给全队带来榜样的力量,形成良性的循环。”

坚持,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背后付出的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上海队,只要涉及到团队利益,黄雪辰就一定会咬牙坚持。奥运会后,她还将马不停蹄地准备全运会。

爸爸妈妈对黄雪辰唯一的期望就是:“平平安安地回家。”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