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题为“这才是真正的记者吧”的旧闻被顶上热搜。
谁也无法想象,画面中这个捡烟头、吃垃圾的“智障人”,竟是一名记者。
他叫崔松旺,他的微博简介简单而有力--中流击楫,破浪前行。
今天,我们要讲讲他的故事。
演技炸裂 踏上“求拐”之路
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震惊全国,四年之后,同样的事情在河南驻马店重演。
2011年,崔松旺所在的都市频道连续收到多起关于省内黑砖窑非法买卖、奴役智障人士从事劳动的新闻线索,这引起了崔松旺和同事们的注意。
当时的崔松旺只有25岁,刚刚大学毕业没几年,但在电视台里却十分有名。同事们都说,他一到采访时就格外认真,曾扬言“死了都要拍”。
黑窑厂警惕性很高,不但陌生人进不去,就是应对举报也自有一套办法,总是把工人转移到别处藏起来,相互包庇。无论崔松旺和同事们怎么查,也掌握不到智障奴工被拐卖和被虐待的核心证据。
面对困境,崔松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假扮智障人士,亲身取证。
为了使自己的形象更有说服力,崔松旺狠下心来,每天不刷牙不洗脸,在火车站附近徘徊。扒垃圾,捡烟头,跟周围的餐馆要饭吃,崔松旺将一个“智障人士”形象演绎地活灵活现。
2011年8月16日,在驻马店火车站附近,人贩子终于盯上了崔松旺,等到傍晚开来了一辆面包车,不由分说直接将他拉上了车。就这样,崔松旺以500元的价格被卖了出去,“如愿”地进入了黑窑厂。
九死一生 险入黑砖窑内部
入厂后,崔松旺的境遇可谓是“步步惊心”!工头看上了崔松旺的皮鞋,派人上来脱他的鞋,为了保护鞋中暗藏的微型手机,崔松旺急中生智,用手擤了把鼻涕抹到鞋上,才化险为夷。
智障劳工在这里遭遇的“非人待遇”让崔松旺震撼和心痛,虽然此前他早有耳闻,但亲身感受则更加强烈。
劳工们的一日三餐只有白开水面汤,里面连根面条都没有。几个人睡在四五平米的地方,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隔几分钟就要挨打,每个人身上都伤痕累累。若是监工心情不好,还会踢他们的下身出气。
当晚,崔松旺刚吃完饭就被强迫上工,一直干到晚上十点多,期间他被打了好几次。好不容易挨到睡觉的时候,崔松旺再也无法忍受,他觉得视频证据已经足够,决定趁着夜色逃跑。
停下就是死,要活命,必须跑!
崔松旺用砖石棱角磨断捆绑自己双手的绳子,等到深夜监工熟睡时,偷偷跑了出来。
在漆黑的夜色掩护下,崔松旺朝着大路的方向夺命狂奔。可跑了一会,他隐约听见远处传来摩托车和狗叫声,他知道那是黑砖窑的监工在抓他。
逃跑的过程中,他的两只脚全都崴了,到最后一边拖着身子往前爬,一边和自己的同事联络。趟过一条河后,终于见到了迎面跑来的同事……
得救后,崔松旺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受到,生命、自由和尊严是那么的宝贵。
崔松旺卧底拍摄的证据对事件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警方抓获了8名黑窑厂老板与智障劳工贩卖者,解救了30位智障劳工。
正义或许会迟到 但从来不会缺席
2011年9月,崔松旺和同事耗时九个月,用生命拍摄的《智障奴工》成功上映。
因为这一段不平凡的记者之路,崔松旺被提名当年的中国魅力50人评选,并当选为2011年度中国正义人物。
10年过去了,如今的崔松旺已经是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报道》的一名制片人,看到如今的他,或许很难与当年那个蓬头垢面的“智障人士”对上号,但他的英雄事迹,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
铁肩担道义
文章谱千秋
让我们向充满责任感和
正义感的新闻工作者们
致敬!
(综合东方今报、零点史说、夏日小晴天、搜狐滚动)
文案:韦 薇
监制:刘 锋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