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锐(1919-2016),山东莱阳人,1934年9月考入二乡师(鲁东大学前身“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的简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胶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胶东抗大支校作战参谋、营长,胶东军区14团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胶东军区第5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13纵队37师师长,第三野战军31军91师师长等职。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评价他"没有知识分子的毛病,打起仗来和工农干部一样不要命",战士们称之为中国的"潘菲诺夫"。高锐后来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参谋长兼宁夏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二乡师救国会的纠察股长
二乡师是一所公费学校,学生不仅不收学费,每月还发给5元钱的膳食费,但仅能吃玉米面饼子、清水煮白菜等饭食。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说法,"穷乡师,富莱中,职业学校吃大葱",可见乡师学生的清贫,但这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吸收力。
1934年9月,家庭贫困的高锐考入二乡师,成为二乡师五级学生。此时,正值日寇大举入侵中国,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教务主任王哲为首的进步教师,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学校还为师生购置了大量进步书刊,深受师生欢迎。
高锐后来在谈到二乡师进步书籍的作用时说道:
当时二乡师图书室里的高尔基、鲁迅以及一些中外小说,给了我一些浪漫主义的遐想,大大丰富了我的想象力和冒险思想,对后来参加革命,起到了激励作用。
1935年冬,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二乡师师生群情激昂,开展了罢课等声援活动。1936年秋,二乡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和蒋介石投降卖国政策,掀起了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成立了"二乡师学生抗日救国会"。高锐作为五级一班班长参加了会议,并被推举为救国会的纠察股长,负责维持抗日救国活动的秩序,纠正宣传活动中的一些不良做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难题,抗日救国活动得以有序地开展,高锐在活动中也得到煅炼和成长。
千里单骑赴延安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上的炮火震惊了每个中华儿女,也点燃了二乡师进步学生的满腔怒火。10月中旬,高锐和姜林东、张凯、曲长川、姜寿域等二乡师五级的同学一起,带着干粮和平时攒下的一点零用钱,以到西安转学为名,骑上自行车奔赴延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们在莱阳乡师师范上学的同学五人,在姜寿域同学的亲戚(地下共产党员)的指点下,于十一月骑脚踏车上延安。走了一个多月,十二月进了陕北公学。
高锐和同学们一起,骑着脚踏车,风餐露宿,昼夜兼程,路上虽多次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拦截,日本侵略者飞机的扫射,但他们最终还是躲过了重重封锁,安全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已经先期到达延安的二乡师原教师唐般若的介绍下,他们进入了陕北公学学习,这是高锐等五位同学迈向革命征程的关键一步。后来他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奔赴前线,征战南北,屡建战功,成为党和军队建设的骨干,好几位都成为了共和国的将军,高锐也于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潘菲诺夫”的由来
潘菲诺夫是苏德战争中苏联战功卓著的步兵师(近卫步兵第8师)第一任师长,勇敢顽强,足智多谋。1941年7月到8月期间,该师在阿拉木图市组建,同年10月中旬参加莫斯科会战,抗击扑向莫斯科的德军。此间,该师28名勇士阻击德军坦克壮烈牺牲,师长潘菲洛夫少将阵亡。苏联小说《恐惧与无畏》里的红军师长的名字"潘菲诺夫",就是根据真实的潘菲诺夫的事迹所创作,小说在胶东地区的根据地非常流行。
高锐也有这本书,他不仅喜欢看,还时常给战士们讲潘菲诺夫的故事。时间久了,战士们发现师长真有些像潘菲诺夫。济南战役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攻击敌人十万大军重兵固守的大城市攻坚战。1948年9月16日,战役打响,攻城西集团的13纵决定以37师和39师115团担任主攻,37师师长高锐决心以110团从坤顺门突破,109团从坤顺门北侧突破,111团为二梯队,准备进入内城纵深战斗,115团为预备队。为了给109团选择突破口,高锐亲临火线,指挥战斗,一直跟进到栅栏门,连警卫员也"跟丢"了。当作战参谋李再林和田世民找到他时,只见他手上卡着左轮手枪,腰上缠着一圈子弹,完全是一副孤胆英雄的模样。甘石桥战斗,部队刚一突破,他就带人"跟进",在一个地堡里设置前进指挥所,战士们也就喊他"潘菲诺夫"。
在战斗年代,高锐包里一直装着《孙子兵法》,一有时间就仔细阅读。他说:"打仗没有知识不行,光靠勇敢硬拼,一次两次三次可以,最后总是要吃亏的。"271团的老政委张志勇评价说:
老高这样的指挥员不多见,有文化,有头脑,治军严,作战以及做任何事都能抓住中心环节。作为指挥员,他最大的特点是领会上级作战意图快、准确,部署作战方案细致。
“潘菲诺夫”这个绰号不仅体现在战时,和平时期也名副其实。军旅之余,高锐不仅研究战法,而且挥笔舞墨,作画填词,样样在行。他的专著《中国上古军事史》《战火冶炼》《行吟集》等在军界、文坛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专著《中国上古军事史》获1996年全国第十届图书奖。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