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可以说是普天同庆,万家欢腾的日子!

因为,上了一学期网课的熊孩子们!终于开!学!了!!!

"惨遭蹂躏"的爸爸妈妈们,熬过了寒假,又熬过了暑假。

当然这不能代表全部家长的心声,还有一些让家长省心、放心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冲上热搜的——"别人家的孩子"


01

儿子拎回一麻袋废品

周围人笑了……


8月29日,安徽亳州的郭先生接结束军训的儿子回家,发现晒得黝黑的儿子,手里还拎着一大麻袋废品,这是咋回事?

郭先生在校门口接上初一刚军训结束的儿子,晒得黝黑的小男生把书包放在车里以后又返回学校,说还有一麻袋瓶子,让郭先生莫名其妙。

当他瘦小的身体拖着编织袋往车的方向走时,路过的同学看到后咯咯地笑。

郭恒畅今年上初一,是班里的班长。瓶子是郭恒畅带头领全班捡的,军训期间收集起来卖了当班费。这一麻袋塑料瓶虽然只卖了7元,却是男孩作为班长的责任心,也是大家伙的劳动所得。

作为班长的郭恒畅觉得这7元钱的班费来之不易,郭先生想补给儿子200元却被拒绝了,儿子说不觉得卖废品丢人。听了这番话,郭先生十分欣慰。

02

00后开学读博士

学霸誓言"科技报国"


博士生涯的第一天,刘可薇在考试中度过。早上8时30分开始第一场,考的是地热能,下午3时第二场,考的是电能效率。

一天后,她将迎来自己的20岁生日。对此她并没有特别的安排,"过生日,应该是吃顿好吃的"。当晚,复习功课才是最重要的计划。

刘可薇是湖北武穴人,15岁考上武汉工程大学,之后进华中科技大学硕博连读,专业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她算得上是"华科三代","外公毕业于同济医学院,舅舅也是15岁上大学,在华科读的研究生,所以对华科有别样的情结"。

刘可薇的母亲和小姨都是医生,参与了武穴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这更加坚定了她读博的想法:"疫情发生后,我进一步地意识到了科技和医护的力量,既然不能在医护上做什么,就在科技上做些努力,科技兴国。"

从本科到博士,刘可薇一直都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她并不认为自己是学霸或天才,"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03

妈妈逆行的地方

也有我向往的学校


2月13日,作为安徽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中国科大附一院胸外科护士长李从玲抵达武汉。那时,正在读高三的儿子余宗玺正在家中备战高考。

在支援武汉的35天时间里,李从玲根本顾不上儿子。她只能默默在防护服上写上"余宗玺高考必胜",为儿子加油。

好在儿子余宗玺十分自律,在家上网课期间,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完成制定的学习计划才肯睡觉。"与妈妈视频通话中,我能看出妈妈很累,但她很坚强。"余宗玺说,"妈妈的行动让我骄傲。驰援武汉,不仅是她个人的意愿,也是对国家的奉献,这种精神激励我好好学习,让妈妈放心。"

临行前,李从玲记得儿子说过,华中科技大学是他的目标院校之一,她专门来到学校门口拍照留念。"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疫情得到控制,我也圆满完成任务,心情特别好,想拍张照片,鼓励鼓励儿子。"

今年高考,余宗玺不负众望,取得668分的好成绩。填报志愿是华中科技大学。他说"这里是妈妈战斗过的地方,心里有些武汉情节,想好好看看妈妈战斗过的城市,去妈妈抗疫的医院转转,再去华科校门口同样的位置拍张全家福。"


04

神奇的复制粘贴!

双胞胎同分考上清华,录取同专业


广西柳州双胞胎兄弟祝尔康、祝尔乐,高考成绩同为687分均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还都是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网友直呼:两兄弟心有灵犀!

回忆查分时的情景哥哥祝尔康说:"当时在一台电脑上先后查成绩,然后发现分数那一栏没有变化,还以为是看错了,很神奇!"

兄弟俩小学初中都在同所学校,因不想被比较,高中还刻意选择不同学校。两人都很喜欢钻研难题,都愿意花很长时间去思考,因此高中时期,两人在各自学校报名参加了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哥哥专攻奥数、弟弟擅长奥物,且都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祝尔康、祝尔乐两兄弟的妈妈李明艳,平时工作繁忙,妈妈对于两兄弟的要求,就是一句话:"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两兄弟在学习上始终保持着高效模式,尽管妈妈没有明令禁止,但两人小学到中学都是快速完成作业的同时,控制游戏娱乐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自然优秀。

这对双胞胎学霸的故事收获许多网友点赞,不少人感叹:神奇的复制粘贴!


想必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几个"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性格好,学习棒,有理想,有抱负!

小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

我们也能成为别人嘴里优秀的"他"!


加油少年!

未来可期!


文案:韦  薇

监制:韩晶晶

监审:赵嘉麟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安在线、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北京时间、广西新闻)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