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莫光范在自家甘蔗林里挥汗忙碌着。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葵阳镇龙口村,碰见正在甘蔗地里干活的“莫老板”,他深色的皮肤在烈日的暴晒下大汗淋漓。他偶尔抬头环视四周, 2020年,他新聘了10多名农民在甘蔗地帮忙干农活。
他叫莫光范,是兴业县葵阳镇龙口村的脱贫户,而“莫老板”是他雇请的农民给他起的新称谓。
通过扶贫政策和勤劳双手 他终于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如父辈一样,生于斯长于斯的莫光范,从先辈手里接过过土地后,每天早出晚归,勤勤恳恳。可莫光范的日子却越过过紧-单纯依靠种植水稻,家里一年的收入仅有千元;他育有3个孩子,开支另外的一项,入不敷出。为了维持生计,他必须经常外出给人打零散工,勉强维持日常开支。
2015年,莫光范户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什么像莫光范这样勤劳的农民,日子依旧过得艰难?”问题摆在了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面前。”必须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真正实现脱贫,帮助农民走上致富道路。”龙口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黄立和说。
在兴业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葵阳镇龙口村纳入产业以奖代补政策,积极宣传以奖代补项目,鼓励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脱贫致富,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016年,在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莫光范租赁了10亩土地种植甘蔗,一年下来,收入达到2万多元,让他尝到了甜头; 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员的引导下,莫光范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在农村信用社贷到3万元,用于扩大种植规模,他也顺利实现了脱贫; 2019年,莫光范将甘蔗田扩种到20亩,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莫光范的新家建在老家旁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栋房子我是在2017年建起来的,总建筑面积达500多平方米。”莫光范告诉记者。口只能“蜗居”在几间平房里,现在通过扶贫政策和勤劳的双手,他们终于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燃起对土地的希望 期待日子越过越好
2020年,他继续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贷到了5万元,将莫光范重新对土地燃起了希望,他带着一股老黄牛般的韧劲,心无旁骛,坚定不移地走致富的道路。自己的甘蔗种植规模扩大至25亩。“期待今年有个好行情吧。”莫光范告诉记者,“日子嘛,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截至目前,龙口村已有150户申请以奖代补共247项,涉及优质水稻,沃柑,果蔗,杉树,油茶,花生等项目;截止到2019年底,已协助51名贫困户进行扶贫小额信贷203万元,用于委托经营和发展种植养殖。许多贫困户通过政策的帮扶,自身的勤劳实现脱贫摘帽。”
2015年龙口村的贫困发生补偿达到17.2%。至2019年底,该村总共脱贫212户87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8%。”龙口村村支书梁玉海告诉记者。”
针对5户2020年计划脱贫户,我们村将通过提供扶贫临时性职位和提升低保等级增加稳固收入,使年人均纯收入达'一超',实现脱贫摘帽。”黄立和介绍,该村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预计2020年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如期实现整体出列。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