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飞拉”消费扶贫直播间。
“乍飞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乍洞、飞高、拉甫三个村的简称。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大潮下,这三个字的组合,华丽转型,成为宜州区闪亮的网红品牌。
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因为其规模小、地域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难以向城市流通。有产品、没销路,这是全国各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的困局。刘三姐镇在脱贫攻坚中同样也遇到这一问题。为打通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流通的堵点,该镇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尝试,“乍飞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开展消费扶贫的号召,培育和创立‘乍飞拉’消费扶贫品牌,构建市场化的产销购对接平台,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达到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刘三姐镇书记吴履伟说。
刘三姐镇利用乍洞、飞高、拉甫、岩田、谷洞5个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资金,并引进社会资本,成立了宜州区乍飞拉农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对贫困村的农产品进行“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乍飞拉”很快变成了网红。其创新的“线上+线下+农户”模式,利用电商服务中心平台,开启线上商城,利用微信平台建立供给群和销售群,拓宽农产品销路的方式也得到了官方认可。在2019广西电子商务行业大会上,“乍飞拉”被广西电子商务协会授予“广西电商网红品牌奖”,成为当年河池市唯一获奖的消费扶贫品牌。
这一模式很快就发挥了作用。乍洞村“第一书记”谢万举带领当地群众养殖土鸡、种植百香果。这些土鸡和百香果,挂上“乍飞拉”的品牌,经过加工和包装,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条路,销售问题一下就解决了。更重要的是给了群众发展的信心,乍洞村的覃永秋2019年种植了15亩百香果,当年就销售一空,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品牌打响之后,宜州区65个贫困村分批加入这一平台抱团发展。65个贫困村在乍飞拉公司处绝对控股优势,预计占股达75%以上。为进一步提高“乍飞拉”品牌影响力,宜州区以更贴近日常生活的视角进行推广和宣传。2020年初以来,由宜州区委组织部牵头,率先搭建消费扶贫直播间,利用抖音、快手、拼多多等新媒体,从乡镇一线和河池学院选拔、培养主播40余人,线上、线下同步推广“乍飞拉”土鸡、粽子、肉牛条、蚕丝被等30多类扶贫产品,现公司自建有年出栏20万羽土鸡散养基地,辐射带动100余个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乍飞拉”消费扶贫品牌销售额达360万余元。
2020年6月底,记者在消费扶贫直播间看到,前来考察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直播间内,直播背景板、灯光照明设备、直播产品等一应俱全,俨然是网红的孵化基地。直播间负责人张智威说,从4月至今,已经接待了60多个团队前来考察,有乡镇领导带着村支书来考察生产什么产品能更好在网上销售,也有不少网红大咖前来商讨合作事宜。
网络直播带货是时下最新的销售方式,“乍飞拉”的产品河鲜酱通过小小的消费扶贫直播间就销售3万余瓶。“目前,我们只是小试牛刀,待我们的产量上来之后,就可以实现常态化的直播带货。”张智威介绍说,那时候宜州的山货就会通过直播间飞向大江南北。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