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来宾市工业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到老乡家园走访慰问易地搬迁贫困户。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工业园区积极采取“勤帮扶”“抓产业”“促就业”等有力措施,坚持多点发力、多方聚力,切实为贫困群众、贫困村打通全面小康之路的“最后一公里”添能助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园区两个定点帮扶村已全部按期实现脱贫摘帽。
结对连心
点亮“脱贫路”
从131户减为10户,这是2016-2020年来宾市工业园区结对帮扶的兴宾区迁江镇阮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少的数量。来宾市工业园区结对帮扶的另一个村——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文武村,来宾市工业园区先后派出6名骨干到文武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该村71户贫困户在2019年底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永和现年66岁,是文武村通过扶志扶智脱贫致富的典型。2015年,李永和因病、因残致贫,一家5口住在70平方米的毛坯砖房里,生活十分拮据。2016年,来宾市工业园区与文武村结对帮扶后,帮扶人先后帮助李永和申请扶贫政策补助,解决了治病和子女就学等问题。为彻底摆脱贫困,帮扶人结合“一村一品”政策,鼓励他种植“双高”糖料蔗和红心柚,并帮助解决灌溉用水等问题。去年,李永和家的柚子获得大丰收,年收入63492元,并获得产业奖补资金4236元,远远高出贫困收入标准,如今还将房子进行扩建装修,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穷帽子”。
“年内不少于4次。”这是来宾市要求结对帮扶干部每年走访帮扶贫困户的基本次数,但翻开来宾市工业园区帮扶干部去年的扶贫手册,大多数的走访次数都超过8次。这与来宾市工业园区领导干部带头严格开展结对“一帮一联”工作密切相关。
“对获得的非固定性公益岗位工作适不适应?”“家里人生病住院得不得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住院报销达到90%了吗?”6月19日,来宾市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雷应天到帮扶联系的贫困户家中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走访排查,对照13项具体指标进行家庭情况信息核实。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信息核查准确,来宾市工业园区联系阮围村、文武村的102名干部每月至少到联系点开展一次帮扶活动,和贫困户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制定脱贫计划,算好收支账,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讲清楚、讲明白。
6月22日,来宾市工业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到帮扶联系的易地搬迁贫困户家中开展慰问活动,听他们分享各自的脱贫故事,引导他们知党恩,鼓励他们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这是该园区为结对帮扶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来宾市工业园区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等内容相结合,开展“三联一会”“五个一”帮扶、“兴水利、种好树、助脱贫、惠民生”志愿服务、扶贫政策宣讲文艺晚会等活动。据统计,截至目前,来宾市工业园区共提供资金120万元用于两个帮扶村的村屯道路、篮球场、路灯等项目建设;扶持6万元用于重新修建阮围村村委办公楼;赠送给村委一批“扶智”书柜、办公电脑、桌椅等物资;干部职工募捐15587元,捐赠给定点帮扶村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营造园区上下齐心战脱贫的氛围,实施一系列“结对连心”举措,照亮帮扶联系村和贫困户的“脱贫路”,使阮围村、文武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帮扶贫困户的生活日益改善,来宾市工业园区两个定点帮扶村已全部按期实现脱贫摘帽。
产业带动
书写“致富经”
从0元增加到12万元,这是2015到2019年文武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的金额。
骄阳似火的7月,在文武村桑蚕示范基地里,一大片绿油油的桑叶显得尤为耀眼。该基地是文武村通过上级财政扶持和后援单位市工业园区管委帮扶,以合作社形式自主开发经营的村集体经济项目。从市工业园区管委下派到该村的第一书记徐太强高兴地说:“多亏园区扶持了我们20万元,如同‘及时雨’一样让这个项目能够顺利启动。7月以来,已顺利出了三批蚕茧,我们正对这些蚕茧进行深加工,这样能获得更大收益。”
据悉,该基地总面积100亩,于2019年3月开始建设,2020年4月投产,主要从事种桑养蚕和蚕茧深加工,预计年可实现收益8万元,这笔钱将用于该村的路网、休闲健身设施等建设。
据悉,过去的文武村以甘蔗种植为主要产业。近年来,来宾市工业园区向文武村派驻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积极发展生产,现已从单一产业发展为多元化产业,逐步形成柑橘、桑蚕等特色产业,为该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预计今年,文武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实现增收20万元。
由于地处偏僻、资源匮乏等因素,阮围村基础产业比较薄弱,村内的产业主要以种植稻谷、花生、甘蔗和养殖生猪、肉牛、家禽为主。为提升贫困户的种养殖技术,增强产业脱贫的信心,2019年以来,来宾市工业园区积极联系种养方面的专家到阮围村为村民集中授课4次,鼓励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收入。
阮围村石内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韦余花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2个小孩,生活十分困难。本来通过养殖生猪,生活渐渐好转,但由于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韦余花养殖的生猪全部死亡,损失惨重。2020年,帮扶人帮助她申请小额信用贷款5万元。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韦余花再次养起15头猪,还获产业奖补7500元。韦余花感动地说:“多亏了党的惠民政策和帮扶人的帮助,让我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目前,阮围村贫困户覆盖特色产业有88户,产业覆盖率91.85%,先后为该村贫困户申请小额扶贫贷款239万元,完成以奖代补产业验收资金拨付共54.6万元。
就业帮扶
搭起“增收桥”
从600公里变为6公里,这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江兰芳务工工厂与家缩短的距离。“以前在广州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前年因为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市区居住,现在又在离家不远的工厂找到工作,有了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中老人小孩,感觉生活一下子就好了起来。”江兰芳说道,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同样在来宾市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脱贫户石家峰告诉笔者,2017年,易地搬迁到市区生活后,还担心没有收入来源,没想到来宾市工业园区管委的帮扶联系人立即介绍他到离家仅1公里的梁福记食品有限公司上班,住房问题和收入问题都解决了,他也很快脱了贫。谈起以前一家四口住在危房里,以砍树谋生,石家峰笑着说:“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是靠能力吃饭,心里踏实多了。”虽然一天要在车间搬运400余袋面粉,热得汗流浃背,但石家峰表示,跟以前相比,现在这份工作更轻松、稳定。
就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也是拔除“穷根”、稳定脱贫的良策。除了帮助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在园区企业就业,来宾市工业园区还主动对接企业,建立就业扶贫绿色通道,把岗位送到更多的贫困户家门口。如今,在园区多家企业发布的招聘简章上,都能看到“贫困户优先”字样。
7月2日,来宾成信材料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在市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已有十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里务工。成信材料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周婷介绍道:“我们优先考虑给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提供食宿,月工资3500元左右。”该公司的“扶贫车间”,重点吸纳周边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同时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总部,宾宾市工业园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掌握企业用工信息的优势,通过举办“春风行动”,网络招聘,“点对点送人”等人才招聘会,将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向广大贫困户宣传,鼓励和协调企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主动联系广西银海铝业,双飞束线,华宝纤维,源林服装等用工量大的企业,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介绍到企业就业。乡镇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在园区企业就业实现增收脱贫,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问题。据统计,目前该园区共有40余家企业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约150人,人均务工收入每月3000元以上。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