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同事眼中的“女强人”;她是村民心目中最贴心的“当家人”;她是脱贫攻坚战线上的“领头雁”。她就是毕节市统计局派驻赫章县双坪乡联丰村的第一书记龙艳。
“第一书记是群众脱贫的‘领头雁’,农民致富的‘火车头’,发展经济的‘加油站’,能作为排头兵参与脱贫攻坚这场无硝烟的战役,既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这是龙艳对扶贫工作的比喻与思考。
到一线去,为老百姓办实事
2018年3月,龙艳主动请缨到艰苦的脱贫一线工作,担任赫章县双坪乡联丰村第一书记,并兼任毕节市统计局驻村工作队队长。
驻村后,为了尽快转变工作角色,龙艳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做了大量走访工作,并做好记录。她常说,“驻心才能驻村”。秉持着扶贫工作的责任与信念,龙艳很快适应了在村里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在走访过程中,龙艳发现,联丰村有一条河叫六冲河,这条河穿村而过,将村庄的土地一分为二。通村道路长期被河道隔断,村民外出办事和孩子上学只能靠简易的木板过河。每逢雨季或汛期,村民只能困守在村里,有时一困就是一两周。
在局党组和主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龙艳积极对接,在最短时间内为联丰村争取修建2座桥梁,并争取到相关项目建设资金。目前两座桥梁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惠及周边大石村、营兴村、河权村、罗州乡,受益群众1万余人。村民们把这两座桥称为“同心桥”。
用心、用情、用力去帮扶
联丰村属于国家一级贫困村,龙艳驻村任职以来,常怀爱民之心,常想群众之苦。“只要群众需要,能及时办到的,我都能用最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帮助群众,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要想脱贫,首先要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通过调研,龙艳了解到,联丰村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养殖,但村里所饲养的牛、猪均为农户散养,未形成一定规模,养殖效益有待提高。
通过一系列深入走访调研,龙艳向毕节市统计局申报了《贵州省2018年专家服务基层项目申报表》。通过相关技术部门及养殖业专家到联丰村做现场技术指导、提出适宜养殖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养殖方式、养殖地点及其附属产业规划、技术指导。通过项目的落实,着实有效增加全村农户家庭收入。
除此,龙艳与“村支两委”积极配合,因地制宜,多渠道发展以食用菌大棚、蔬菜日光温室为主和中草药的现代设施农业。进一步解决全村产业发展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慢的难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龙艳把扶志与扶智有机结合,抓好劳动就业扶贫。通过开村民大会,认真宣传好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的“第一书记”
由于扶贫工作的特殊性,龙艳与家人聚少离多,她成为了村民们“最贴心的当家人”,却与家人分隔两地。对于她来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孩子长大了会知道,妈妈在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龙艳满怀愧疚地说。
为了把扶贫工作做实做细,龙艳撇下家人,不远数百里,怀着一颗炽热的心,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坚持每月驻村20天以上,工作期间没有请过一天假。
驻村一年多的时间,龙艳得到双坪乡党委、联丰村两委及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在毕节市第二季度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督查中群众知晓率、满意度达到100%,受到通报表扬,并于2018年被毕节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得到组织与群众的肯定,龙艳更加坚定了带领联丰村脱贫的信念。她厚厚的驻村日记中写道:要把联丰村发展成为一个“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乡村,也要把联丰村的每一户贫困户的志和智扶起来,让第一书记这个特殊身份成为群众脱贫的“领头雁”。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努力撕掉贫困标签,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的‘第一书记’。”大胆干事、大胆管事、大胆办事,在龙艳的带领下,联丰村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奔向同步小康的康庄大道。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