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形势下,很多的小朋友们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很疑惑:“为什么爸爸妈妈不回家?为什么不抱抱我?以前她最爱亲我了!”因为,他们的父母,正是武汉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们。作为“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也因为来自孩子们温暖的祝福,而更加义无反顾。
医护们不怕负重前行
无数医务工作者冲进前线,化身护城天使。而在这坚守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帮助。医护人员也想对自己的家人说心里话。
同济医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余克驰写给妻子的手写信
她写给5岁的女儿:明天妈妈就要穿上太空服,去打小怪兽!宝宝回复:“妈妈,我知道你要去干嘛,你不怕,我和爸爸等你平安回来。”
他写给妻子:家里家外都靠你一个人照顾了,你是我永远坚强的后盾!妻子回复:放心,天大的事我都忍着,我不委屈!
她写给丈夫:非典那年我只有10岁,如今我已经27岁了,是时候扛起这份对社会的责任了。今天我有幸站在了生命的最前线 ,为我是同济人感到骄傲。也非常感谢你的支持,让我有信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她写给父母:作为独生子女我是你们唯一的依靠。你们未曾期盼过你大富大贵,只求平安顺遂度过一生。但身边一个个同事都已经身处一线支援中,我不能退缩。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去疫情前线守卫健康!
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医生们对家人的话,相信也是更多医生想说还来不急对家人说的心里话:“逆行而上,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能打赢抗疫战。”
童真的“魔法”让医护更有勇气
医生阿姨,加油!
华中科大同济医院的医生们、护士们因为职责所在,即使害怕,他们依然要勇敢前行。而他们在孩子们的眼里,也只是爸爸和妈妈。
疫情严峻并没有影响孩子们单纯的思维,他们感受到了最近气氛的不同,于是用自己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表达着自己的思念,为爸爸妈妈打气。五彩的图画、歪扭的字迹,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爱意。
二年级的儿子和幼儿园中班的女儿,写给同济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毕江江的叮咛嘱托
骨科医生田薇的儿子画给妈妈的画
麻醉科桂伶俐副主任医师的四年级女儿送给妈妈的心意卡
同济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迟晓慧、麻醉科副主任廖明锋都去了战斗前线,二年级的儿子写给爸爸妈妈的思念日记
同济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徐卉的儿子(四年级)送给心中的英雄妈妈
同济医院麻醉科主治医生艾玲临别时,收到了四年级的儿子送给妈妈的护身符
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杨继鑫的女儿为医护人员画的画
同济医院小儿外科护士谢丽的儿子小新,今年7岁,给妈妈画了一幅“我和妈妈”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