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在会场上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
编者按:2019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五周年。2014年的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回想起决胜多哈的关键时刻,当时的情景仍清晰地浮现在亲历者眼前。五年后,原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副主任、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姜师立撰文追忆申遗往事,回顾那惊心动魄、却骄傲荣光的时刻。
2014年6月15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根据大会提供的资料,成员国向大会提交了40项关于加入自然或文化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报告,其中包括9项自然遗产申请、2项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申请,29项文化遗产申请。中国向本届大会提交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遗产申请和“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还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报告。由于在先前的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门负责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的考察)考察报告中对大运河的意见是:建议补充材料来年再报,因此,中国代表团事先准备了两套新闻通稿,一套是成功的,一套是不成功的。但中国代表团是带着力争翻盘的任务去的,国家文物局有关人士表示,有信心争取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亲历了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最后时刻。
当地时间6月20日下午4点开始,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始申报项目的审议,首先审议的是文化遗产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山谷葡萄园文化景观项目,ICOMOS代表苏珊介绍项目并陈述评估结果,建议意见是不予列入,黎巴嫩代表要求考虑到这一遗产受到战争威胁,建议立即列入,土耳其、塞内加尔也支持,但后来德国要求秘密投票,芬兰和克罗地亚支持此动议,因此启动了秘密投票程序。5点半,投票开始,结果7票弃权,14票有效票中11票赞成,3票反对,大会仍通过该项目列入世界遗产。第一个项目就成功翻盘,在场的中国同仁都说,但愿大运河也能成功翻盘。第二个项目是加纳的一个文化景观项目,审议中又闹出了笑话,在讨论中,印度代表要求加纳代表发言,但加纳代表不在现场,到处找不到。最后,会议决定同意ICOMOS的意见,重新申报。
6月21日上午9点,大会继续审议。当地时间中午12点,大会主席宣布上午议程基本结束。就在大家都认为下午第一个项目会是大运河项目时,风云突变,大会主席宣布,下午有几个国家的项目提出要提前审议,有墨西哥的、法国的、越南的、韩国的等,共5个项目。如果这样,当天就没有时间审议大运河项目。可我们大运河联合申遗办的成员已订好当天夜里机票,并退掉了宾馆,如果审议推迟到第二天,大家就不能见证大运河申遗的关键时刻了。中国代表团向执行主席提出申诉。午饭时,大家焦急等待组委会的回复。同时,代表团请示了领导,领导同意延期。于是,我们退掉了机票,重新订了宾馆,就是为了见证大运河申遗的结果。
下午,会议重新开始,执行主席换成塞内加尔的代表。针对上午提出的5个提前审议项目,哈萨克斯坦代表提出会议议程不能随便改,中国大运河沿线几个城市的代表是按会议议程定的行程,当晚机票都买好了,如果更改议程,就不能现场参加运河项目的审议了。主持人宣读了当天下午的审议名单,大运河又被推到第二天了!国内许多报纸都留下了版面,央视甚至在新闻联播和晚间新闻都留下了空间,纷纷打电话询问前方代表团,听到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项目被推迟审议的消息大家都在抱怨。但有人认为这对大运河未必不是好事。
22日上午9点,会议开始了,主持人宣布今天要讨论剩下的24个项目。因为项目多,会场上发出了今天讨论的项目排序表,大运河排到了第二个。北京时间22日下午2点30分,多哈当地时间22日上午9点30分,大运河项目开始审议。
ICOMOS专家米歇尔代表ICOMOS介绍大运河项目,大运河项目的PPT做得实在太漂亮了,我们一下子感到信心爆棚。会场上,我一边听,一边通过QQ向国内同仁直播审议的进程。米歇尔对大运河的介绍真详细,都超时5分钟了,还在说真实性和完整性。主持人也听得入迷了,没有叫停。终于介绍完了,但ICOMOS的建议是补充材料再报。此时,牙买加代表发言,认为ICOMOS提的意见可以在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后再进行完善。印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葡萄牙的代表纷纷发言,都支持立即将大运河列入。还有国家代表认为,ICOMOS提出的缓冲区问题可以在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解决。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陈述了对ICOMOS代表提出意见的回复,表示中国政府有信心保护好大运河。ICOMOS代表米歇尔对各国意见进行回应,他解释说,因为大运河体量太大,牵涉遗产较多,本来建议Refer(补充材料再报),给大运河更多的时间准备,但中国大运河的价值是举世公认的。米歇尔话音刚落,主持人就敲响了锤子,宣布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
成功了!全场一下子沸腾了。中国代表激动地拥抱庆祝,各国代表纷纷来到中国代表团席,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祝贺。时间定格在当地时间22日上午10时20分,北京时间22日下午3时20分,8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现场许多人喜极而泣。通过大量的工作和艰辛的努力,中国大运河终于申遗成功,把大事办好、把难事办成,体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大运河沿线各级政府“敬终为始,善作善成”的精神,彰显了各级政府和文物工作者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攻坚克难的作风,证明了大运河遗产保护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紧接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成功了,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达到了47项,跻身世界第二位。
会议结束,我们打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横幅庆贺时,才发现由于宾馆退了又订,匆忙中从国内带来的横幅找不到了,好在联合申遗办的老主任顾风先生事先准备了几幅书法作品:大运河申遗梦想成真、沟通江海、积健为雄等,我与扬州代表团冬冰局长、刘尚杰处长等人在会场上展示出来,现场很多国家的代表争相拍照。
大家纷纷庆祝时,我的手机响个不停,作为大运河联合申遗办的专职副主任,我与国内许多媒体都保持着热线联系,他们纷纷打电话表示祝贺,并对我进行电话采访。我记得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文化遗产保护永远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我说:“大运河申遗成功只是新的开始,保护管理的担子更重。我们将按世界遗产的标准,保护好扬州段运河遗产。同时,积极将大运河联合申遗办改名为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继续承担大运河沿线遗产的保护管理牵头协调工作。”
对家乡《扬州晚报》的采访,我说了以下这段话:“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我们打了一仗又一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全体申遗人的努力,相关单位的配合。”我还说:“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在过去的8年身先示范,赢得尊敬。放眼未来,如何继续发挥好牵头城市的作用,引领全线做好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扬州人肩头的时代使命和责任。”
如今,在大运河成功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8个省和直辖市、13个部门和占中国总人口八分之一的人群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提出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构想,开启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新征程。
网友观点